《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劃時代的標誌,是“研究人與自然關系,貫通古今之變,形成統壹觀”的巨著,是司馬遷對中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的極其寶貴的貢獻。作者以“實錄”的姿態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 * *三千年(101年前)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歷史,尤其是戰國、秦漢時期。特別是西漢不到100年的歷史,幾乎占了全書的壹半。
它是先秦兩漢時期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壹部歷史巨著,全面深刻地總結了中國古代歷史,通過人物描寫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面貌。藏書130冊,其中傳記12冊,表10冊,書8本,世家30家,傳記70本,526500字。
除了秦本紀,《本紀》還按照世系和年代記載了歷代帝王的政局和政治事件。《表》以簡單的表格排列方式列出各個歷史時期皇帝與諸侯國之間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系和補充;“書籍”是記錄單個事件開始和結束的文件。它們分別描述了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現狀,類似於後世專門的科學史。“世家”主要描述諸侯國的世系和興亡史,包括漢代的宗室和功臣以及歷史上具有某些特殊地位的人,如孔子、陳涉等。“傳記”主要是不同類型、不同階級的有影響的人的事跡,少數傳記則是描述外國和國內少數民族的統治歷史。以上五類中,“傳記”、“傳記”、“家族”都是傳記文學作品。
作者繼承以往歷史著作的傳統,從幾千年混亂的史料中進行整理、考證、排序,然後歸類為100多位歷史人物的傳記,分八冊概括其歷史背景。最後,年表對年代進行排序,並及時補充,使全書體系完整而稀疏,從而開創了中國傳記史學的文學風格。因為它的主要內容是人物傳記和人物傳記,所以被稱為傳記通史。
《史記》問世兩千多年,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文學史上,都給了後人無盡的啟示,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史學上,它是歷代“通史”和“正史”的典範,尤其是它的體裁形式,自《漢書》以來,為所有“正史”所用。
在文學上,傳記文學的形式、體裁和寫作風格對後來的散文乃至小說等文學樣式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的文言文作家把它作為文言文的典範,後來的戲曲、小說都從中汲取了大量素材。作家的“帶著憤怒寫作”的精神,成為我們民族優秀傳統的直接繼承和發展。它被翻譯成英語、法語、俄語、日語和其他語言,並在世界上流行。
魯迅稱贊《史記》“史家絕唱,離騷無韻”。司馬遷被後人尊稱為“史聖”和“中國歷史之父”。日本當代著名歷史小說家福田富壹,因仰慕司馬遷而自稱司馬遼太郎,意思是遠不如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