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部小說,眾人褒貶不壹,有人認為這部小說將中國人的悲哀和善良都寫絕了,也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是壹部新聞剪報,只是將當時社會上壹些熱點事件串聯起來。
對此作者作出回應: 這是最能代表我全部風格的小說 。那到底是怎樣的壹本書呢?帶著好奇我開始閱讀。
初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壓抑,人太過於脆弱,各種事故隨時有可能發生,尤其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生前生活艱難,遭受各種不公平待遇,死後只能去“死無葬生之地”。當我重讀過後,發現透過生與死的邊境線,有比生命更加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親情、愛情和友情。
小說是以第壹人稱的角度來敘事的,主人公楊飛在死後仍然沒有忘記生前未完成的使命,那就是尋找父親楊金彪,甚至絕望到“ 我走遍這個城市的所有角落,眼睛裏擠滿老人們的身影,唯獨沒有父親的臉龐” ,也不願放棄。
而他的父親為了不拖累他只身離開家門,卻身死異鄉,為了等待兒子,自願當起殯儀館的接待員,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父子倆相互牽掛的親情讓我們動容。
可誰想到楊飛居然是楊金彪在火車道上撿來的孩子,當時的父親自己才是壹個二十壹歲的青年,能夠照顧壹個素味平生的孩子,即當爹,又當媽,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壹生。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還對楊飛說: 我不怕死,壹點也不怕,我怕的是再也也見不到妳 。連死亡不害怕,卻畏懼與心愛的兒子分離,
書中還有很多細節描寫將這種超越血緣關系的父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楊飛從生父生母家回來時,父親表面平淡,可他搶著提行李箱,難得地點了四個菜,跑到好友家流淚訴說,種種行為都稱得上壹位偉大的優秀的父親。
而我為了父親辭職賣房,全身心去陪伴在父親左右,父親的不辭而別,楊飛並沒有如釋重負,而是日日去尋找,年年不放棄,這樣的父子倆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
楊飛與李青的愛情是特別的,書中塑造的“李青”和《兄弟》當中的“林紅”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們都聰明漂亮,身邊有很多愛慕者,可她們總能在眾人中壹眼找到相伴壹生的良人,而後,被現實,被欲望迷失本心。
楊飛是怎麽做的呢?當李青主動接近他時,他惶恐不安,盡全力去對她好,當李青想離開他時,他沒有挽留,他懂李青想要什麽,既然留不住,就痛快放手,可他不會告訴她,我再也找不到如妳壹般美好的人了。
分離之後就是放下了呢?沒有,否則楊飛怎麽會在飯店爆炸的時候還沈浸在李青去世的消息中沒有及時逃離呢?否則李青怎麽會在死後不知疲憊地尋找楊飛?
“我仍然愛妳”
“我永遠愛妳”
可是,我們沒有在壹起。
鼠妹與伍超的愛情代表了最底層人們的壹種最純粹的愛,愛得沒有任何瑕疵,只是當初理發店門口的匆匆壹瞥,愛便愛了。
哪怕住防空洞,哪怕受凍挨餓,都認了。會吵架,會威脅對方說分手,可太陽升起,仍然為著生計繼續努力奔波。
外面的燈紅酒綠不是不心動,新出的iphone也想要,可是,這些都抵不過與妳在壹起的心安。
當鋪天蓋地的新聞敘述鼠妹因為男友送的山寨手機而跳樓自殺時,伍超沒有信,他只是在懊悔,為什麽沒有說清楚,為什麽要選擇欺騙,只怪自己的無能為力,不能為鼠妹帶來好生活。
他不惜賣腎也要給鼠妹買壹塊墓地,沒有了鼠妹,還有誰願意和自己壹起過苦日子呢?鼠妹在眾人的祝福之下去安息,此刻的她是幸福的,如同嫁給伍超壹樣幸福。
楊飛的友情體現在哪裏呢?
我想在他結交的為數不多的人裏面,譚家菜老板算是朋友吧!
能夠經常光顧這家飯店,能夠和老板經常敘敘家常,能夠在店裏生意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能夠壹個免費贈送的果盤,這份情意實在難得。
楊飛死後遇到飯店重新開張的譚家人,老板還無比愧疚地說,我當時讓妳趕緊跑的。
張剛和李姓男子可謂是壹對歡喜冤家,生前叫張剛的警察被李姓男子尋仇砍殺,李姓男子也被判死刑。
二人相隔半年在“死無葬生之地”重逢,現實中的仇恨沒有延續到這裏,反倒成了整日下棋的夥伴,壹起相互嫌棄,卻不肯離開彼此。
另外,書中有壹處對比非常明顯,鼠妹在死前曾經在網上發布自己想要自殺的帖子,沒有阻攔,沒有安慰,反而在為她的自殺出謀劃策,多麽冷漠!
而在死後前往殯儀館前,得到所有人友善的幫助,現實世界有多冷漠,虛幻世界就有多溫暖。
究竟死亡之後會去哪?這從來不是我們所要探討的問題。
行走世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幾種情感,在有限的時間唯壹能做到的就是善待身邊人,無論是親人,愛人,還是朋友,而不要在某刻追悔莫及。
“無論多麽美好的體驗都會成為過去,無論多麽深切的悲哀也會落在昨天,壹如時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壹個療傷的過程,我們受傷,痊愈,再受傷,再痊愈。每壹次的痊愈好像都是迎接下壹次的受傷。或許總要徹徹底底的絕望壹次,才能重新再活壹次。”
願每個人在多少次受傷之後還能有自我痊愈的能力,始終期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