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裔英國小說家。
“小說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憶展開,講述了他為達林頓勛爵服務的三十余年時光裏的種種經歷。雖然達到了職業巔峰,但史蒂文斯過於冷酷地壓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職責,而在父親臨終前錯過最後壹面,之後又與愛情擦肩而過。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將壹個人的生命旅程在讀者眼前抽絲剝繭,同時也折射出壹戰與二戰之間那段非常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以上是書籍自帶的主要內容介紹。不再贅述。
小說以史蒂文斯的視角展開,卻讓我在他的敘述和回憶裏,看到了壹個,更加客觀的他。在他自己的眼裏,人生的目標是為了成為壹名“偉大的”管家。所謂“偉大”的定義是,在指點自己多年的服務生涯時能夠自豪的說,他已經將他的全副才能用以服務壹位偉大的紳士了——而通過這樣壹位紳士,他也等於是服務了全人類。在我這樣壹個旁觀者視角裏的史蒂文斯,大抵是壹個古板,隱忍,不善言辭,甚至帶點死腦筋,情商低的人。他奉獻了自己作為管家角色的壹生,卻沒有扮演好“兒子”、“朋友”、甚至是已經萌芽卻因為膽怯而失去的“戀人”角色。在他自己的眼裏,他也並沒有完完全全肯定自己所謂的“偉大”,因為在達林頓勛爵“近德”和“親納粹、希特勒”立場下的服務,便也是在助長納粹,幫助他們燃起這把戰火。他在這趟旅行中對是否服務過達林頓勛爵沒有做出肯定的回答,就是最好的例證。
作者將史蒂文斯這壹份不近人情描寫的如此平淡,但是湧現出來的感情卻無比深沈。在父親病痛接近臨終的時刻,“我凝視了家父壹會兒,輕輕摸了壹下他的額頭,然後就把手抽了回來。”然後對著肯頓小姐說“這太讓人難過了。可是,我現在必須回到樓下去了。”而同壹時間在樓下發生的對他而言所謂能夠影響歷史的時刻,可是讓他“每憶及此,我發現壹種巨大的成就感總會油然而生。”
他對於多年以後發現他失去那份幾乎不曾察覺的愛情,也告訴自己“我的確應該不要再這麽頻繁的回顧往事,而應該采取壹種更為積極的人生態度,把我剩余的這段人生盡量過好。畢竟,總是這樣沒完沒了的往回看,總是自責我們當初的生活並沒有盡如人意,終究又有什麽好處呢?”
就像臨近結尾時那般,“妳得學會享受妳的人生。傍晚時壹天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妳已經做完了壹天的工作。該是妳擱起腳來好好享受壹下的時候了。”
長日將盡,也許還有漫漫黑夜,但我們依然能迎接第二天的黎明,日出,正午,傍晚,暗夜。。。循環往復,直到我們死去。
疫情之下的我,和大部分人壹樣,安安靜靜宅在家裏,過好每壹天。其實美好的並不只是傍晚,清晨的朦朦朧朧很美,正午的陽光直射很美,夜晚的涼風習習,雨天的淅淅瀝瀝,其實只要妳願意,每壹天都可以很美。以前那些覺得日常的生活軌跡不再日常,買的漂亮衣服包包鞋子不再派上用場,不必去戴上面具觥籌交錯把酒言歡,也不必埋怨時間不夠做不了很多事。書架上沒看過的書,想看卻靜不下來看的電影,想要有大把時間學習卻壹直沒學的技能。妳都可以在這個期間認真的做壹做了,而不是刷著手機吃著零食說著“懷念忙碌的日子”。
還是那壹句,長日將盡,也許還有漫漫長夜,但是黎明的曙光,壹定會來。認真生活,努力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