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1802—1885)的長篇小說。***分五卷。中心情節是敘述冉阿讓坎坷的壹生。他原是農民出身的工人,家境貧寒,因偷壹塊面包被判刑,經歷了19年的苦役生活。出獄後,經米裏哀主教仁慈的感化,決心做壹個舍己為人的“誠實人”。他化名馬德蘭,在海濱小城蒙特漪改革工藝生產,成為大富翁和工廠主。他以能幹、仁慈聞名,被舉薦為市長。他同情為生活所迫而淪落為娼的女工芳汀,並給予幫助。冉阿讓壹直被警探沙威追蹤,後因暴露身份再度被捕,又再次脫逃。他設法救出已故的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帶她到巴黎,視為養女,備加愛憐,他在沙威的不斷追緝中,多次化險為夷。珂賽特長成為壹個美麗的姑娘,與青年馬呂斯相戀。馬呂斯和***和主義者領導了1832年的巴黎堡壘戰,冉阿讓也參加戰地救護。沙威作為復辟 *** 的奸細混入堡壘被抓獲,冉阿讓卻出於仁慈放走了這個迫害自己的敵手。在戰鬥中,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從下水道將其救出時,碰巧遇上沙威。沙威以德報德,放走了馬呂斯和冉阿讓,自己跳河自殺。最後,冉阿讓在養女和馬呂斯的臂膀裏病逝。
小說通過冉阿讓壹生的遭遇的描寫,廣泛地反映了19世紀前期30余年法國社會的生活和鬥爭,真實地再現了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命運,揭露了資本主義法律的殘酷和虛偽,提出了仁慈感化的救世藥方。冉阿讓、芳汀和珂賽特是被損害的下層人民的形象。冉阿讓深受殘酷的法律之苦,壹生沒有安寧。芳汀的經歷代表了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她為人所誘生下私生女,被解雇失業,負上壹身債務,為撫養女兒,被迫賣掉金發與門牙,出賣肉體,葬送青春。珂賽特童年時代寄人籬下,與貓狗同食,受盡虐待,承擔繁重的勞動,這是苦難兒童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還塑造了反抗黑暗統治的人民形象。在巴黎街壘戰鬥的場面裏,描寫了英勇奮戰的人民群像。安灼拉果敢沈著地指揮戰鬥;馬白夫用鮮血保衛飄揚的紅旗;小流浪兒伽佛洛什唱著嘲諷敵人的小調,快活地在戰場上穿梭,收集子彈、鼓舞士氣,直至壯烈犧牲。警探沙威是統治階級的忠實鷹犬,是資產階級法律的化身,他尊重官府,仇視反叛;懲處芳汀,追蹤冉阿讓;充當 *** 奸細,死心塌地為統治者效力。米裏哀主教是為表現仁愛感化思想而塑造的形象,他是仁慈的化身,平等待人,以德報怨,感化了冉阿讓。感化後的冉阿讓的作為、沙威的自殺,突出地表現了作者仁愛感化的思想。
《悲慘世界》中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和現實主義的真實描繪相結合。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熾烈的感情,情節離奇曲折,想象大膽豐富,也不乏驚險的場面;但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街頭堡壘戰鬥的場面,修道院陰森孤寂的氛圍等,描繪具體細致,逼真傳神,栩栩如生。小說大量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尤其是人物的塑造。米裏衰主教的仁慈,冉阿讓的善良;沙威的殘酷,德納弟夫婦的卑鄙,形成善與惡,美與醜的對照,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強烈表達作者的愛憎感情。小說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激越高昂,畫面廣闊,氣勢宏偉,具有史詩般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