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1000字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1000字,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聯系以壹本書為載體,閱讀過的書籍是壹個人的成長史,閱讀使人獲得心靈上的安寧,閱讀在現代幾乎已經成為壹種奢侈品,下面是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1000字的範文。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1000字1微笑著揭開不完美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
安東·巴夫洛維奇·契訶夫是俄國著名的中短篇小說家和劇作家,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他的短篇小說選,並在他的小說中感受到深刻的幽默和諷刺。
《在釘子上》中,那個小文官因為看到了釘子上高官的衣帽而不能回家,只好和朋友們在外面挨餓,畫餅似的期待著美好的晚宴;《在理發店》中,冷酷吝嗇而又勢力的亞戈多夫為了不付給理發師錢,甘願頂著壹個“陰陽頭”;《勝利者的勝利》中,“我”,壹個孩子,在酒足飯飽之後,跟著父親壹起邊學公雞叫邊繞著餐桌跑,還滿心以為自己的“助理文書”是當定了;壹個小官員,因為在看戲時不小心把吐沫噴到了將軍的頭上,從此三番五次地去道歉,惶惶而不可終日,最終郁郁而終;《胖子和瘦子》裏,瘦子見到昔日的好友,愉悅地攀談,在得知對方的官職比自己高後,立刻“矮了半截”……這些幽默的片段,在引人大笑的同時,不禁為這些人感到心酸,在這幽默中隱藏的諷刺,更像壹把把鋒利的手術刀,直入病竈
。
其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變色龍》了,它也因卓越的諷刺和幽默技巧,被選入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壹件關於狗咬人的案件,因為狗主人身份的不確定,他在旁人的猜測中不斷地變換立場,壹件大衣脫了又穿、穿了又脫,說著“我要給那些把狗放出來的人壹點兒顏色看看”,得知狗好像是將軍家的以後,又訓斥被咬的人“就是壹個臭名昭著的人”。如此變化,“變化”了六次,說著要伸張正義,話音未落便訓斥受害者,在知道狗是將軍的哥哥家的以後,極盡諂媚,滿臉堆笑。奧楚蔑洛夫的“變色”,讓人不禁啞然失笑,感受到這人搖擺不定的立場所讓人看見的醜惡嘴臉。自然界中,變色龍變色是為了保護自己,這位警官“變色”亦然。在當時的社會,正直並不是能夠保護自己的鎧甲,而“變色”才是,因此,契訶夫的這篇小說中,淋漓盡致地反映的當時社會的病之所在,即以官為貴,每個人都極力討好高官,公平正義只是表面功夫,在官職面前,只能如紙片壹樣飄飛而去。
高爾基這麽評論契訶夫:“他闡明了生活的無聊與荒唐,闡明了生活的渴望,從最高的視點展示了生活全部的混亂。”誠然,當時的社會是黑暗的,充滿著壓迫與饑寒,毫無樂趣可言,契訶夫卻能以它高超的幽默藝術,讓這生活顯得充滿了樂趣,可以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是壹本“笑之書”。不過,對不同的人,他的“笑”不同,對窮苦的老百姓,他是善意的笑;對醜惡的勢力,他報之以譏諷的笑。這就好像把當時社會的“十字繡”翻了壹個面,讓人看到背面紛雜醜陋的線頭和混亂的顏色。
在這些小說中,我們亦能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既然說充滿著虛偽的正義、饑寒、壓迫和虛榮庸俗的社會是醜惡的,那麽我們的目標就是構建壹個與之相反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公平正義存在與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都安居樂業、生活安寧幸福,沒有壓迫、沒有紛爭,人人都有美好的樂趣。這個社會太像無法實現的“桃花源”了,但是,正如完美圓的存在是為了驗證其它的圓是否足夠圓壹樣,這樣的美好社會的藍圖也是為了驗證我們的社會是否接近完美。我們的誌向就是,傾盡壹生,像人拉著黃包車壹樣,盡力地接近那個美好的終點。
這或許就是契訶夫想要告訴我們的。微笑著揭開不完美,然後,堅定我們的追求。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1000字2《最後壹片葉子——歐·亨利短篇小說選》,作者是著名的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歐·亨利是作者的筆名,原名為威廉·西德尼·波特。歐·亨利身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這本書的譯者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黃源深,他翻譯的作品曾多次獲獎,對於這本書的翻譯編輯他也是十分的用心。
這本書收錄了歐·亨利284篇短篇小說中30篇常見且受大眾喜愛的篇什,其中包含《賢人的禮物》(又譯作《麥琪的禮物》)、《最後壹片葉子》等耳熟能詳的文章,也不乏壹些名氣不大、但有壹定深度符合中國讀者口味的短篇。歐·亨利大多刻畫的是平民百姓的艱辛和無奈,筆調輕松,語言大多幽默風趣,用的是壹種含淚的微笑。譯者把30篇短篇小說按內容分成五類,並冠上了類別名:社會世情小說、愛情情愛小說、無賴騙子小說、探案推理小說和哲理象征小說,方便了讀者的閱讀。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多是以那些令人同情的小人物為主人公,贊美他們在虛偽灰暗的社會中,依舊還能保留著人與人之間難得可貴的真情和真愛。其中的壹篇就是膾炙人口的《The Gift of the Magi》,譯者憑借他的翻譯經驗將其譯為《賢人的禮物》,Magi是Magus的復數,意為《聖經》中的賢人,而不是眾人認為的壹個叫做麥琪的家夥。作者之所以把Magi用了復數,是為了暗示我們故事中的兩名主人公都是難得的賢人。正如文章最後所說:“無論何處,他們都最聰明。他們就是賢人。”
在整本書中,多數文章的結尾都是歐·亨利著名的surprise ending,讓讀者在文章的最後還能感受到那種“出乎意料”的新鮮和善意。其中包含著名的《最後壹片葉子》。年輕畫家身患重病,沒事就數窗外的藤葉,心想著當最後壹片葉子落下,她自己也應該離開了。她樓下的老畫家老貝爾曼得知她的病情之後,對她愚蠢的想法加以嘲笑。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過後,那最後壹片葉子竟然沒有掉下來,年輕畫家也奇跡般脫離了危險。樓下的老貝爾曼病逝了。在故事結尾,年輕畫家的好友告訴了她真相:那最後壹片葉子其實早已飄落,現在墻上的那片葉子是老貝爾曼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畫上去的。那片葉子讓年輕畫家恢復了生存的希望,卻讓老貝爾曼因為著涼而送掉了性命。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尾讓整個故事充滿了溫情,令人久久難忘。
在這本書裏,有對人間真情的贊美,有對社會惡毒的揭露,描繪了當時人們的現實生活和壹些無法避免的人生規律。看完整本書,心中的感想也許會是對於壹些社會事實的無奈,但我相信更多的,是對於那些真情真愛的贊美和向往。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後感1000字3變革與新生
----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有感
短篇小說中,契訶夫的作品可謂登峰造極。我有幸趁著暑假時光瞻仰他的大作,翻開書本,壹篇篇故事在時間脈絡中徐徐展開。
初識契訶夫是在小說《變色龍》中,它述說了小官吏在面對上司的狗咬人時,為阿諛奉承而“亂判葫蘆案”的故事。短短三頁的篇幅裏,他用辛辣的筆觸、誇張的轉折、極具戲劇性的情節,為我們塑造出壹個兇殘的沙俄官僚世界。透過文中對於奧楚蔑洛夫表情及語言的描寫,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當時的窘樣:表情僵硬又緩和,臉上豆大的汗珠不斷落下,還斷斷續續地說著壹些不著邊的.話以應付形勢。這樣的角色塑造固然生動,然而免不了過於淺顯。
如《小公務員之死》,小公務員因看劇時錯讓唾沫濺到將軍頭上而惶惶不安,最終僅因為將軍的壹句氣話而壹命嗚呼;《胖子和瘦子》中二人本是舊友,卻因官階不同而壹個低聲下氣,壹個趾高氣揚,他們間“已經隔了壹層可悲的厚障壁了”。契訶夫前期的作品大都承襲此基調,用壹兩個角色講述極短的小故事,角色的身份、階層具有代表性,而性格鮮明得甚至有些極端。
但接著,小說的篇幅開始變長,角色也變得更多。情節的安排慢慢變得隱晦、復雜,有時我甚至無法看透他想表達的主旨,不由得闔書深思壹番。在《第六病室》中,亦正亦邪、冷酷倨傲的安德烈醫生,是被世界腐化、墜入深淵的代表;膽小軟弱、瘋狂激進的病人伊凡,被眾人視為瘋子和可有可無的幽靈,是漠視知識、敵視智慧的世界的犧牲品。整篇作品陰郁而壓抑,善惡的界限模糊不清。在充滿人性骯臟的環境中,契訶夫仍借角色之口發出了不屈的吶喊: “我疼痛,我就喊叫,流淚;看到卑鄙行為,我就憤怒;看到醜陋齷齪,我就厭惡。”角色伊凡的觀點鮮明,論辯有條有理。對於醫生“人終有壹死”的觀點,他說:“讓痛苦把妳磨練得麻木不仁,對痛苦喪失了任何感覺,換句話說,也就是變成了活死人。”活死人壹說,何嘗不是對市儈者的諷刺。這像極了新文化運動前的中國,市民觀看日本人的屠殺而表情麻木,又何嘗不是“活死人”的生動範例?
後期的作品角色逐漸多樣化,多角度展現了沙俄歷史的豐富長卷。《閣樓上的房子》中,以嬰兒的視角表現社會對年輕人鮮活思想的壓制,乍看明快,實則黑暗;《跳來跳去的女人》中,奧莉加由於自己的任性失去丈夫戴莫夫,由此引出對俄國紙醉金迷的風尚以及人民匱乏的精神世界的思考。前期到後期的變革十分明顯,唯壹不變的是其現實意義。契訶夫永遠在用他特有的辯證式思考引導讀者去深究作品的內涵,讓讀者從中得到教訓,或學習到受益壹生的道理。
讀畢,文學巨匠與我隔時空的對話仍久久縈繞在我腦海中。閱讀壹名作家的作品集,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完整見證這名作家寫作風格乃至心境的變遷。契訶夫在寫作生涯中,由尖銳變得圓滑,由淺顯變得深刻。他的思想壹步步沈澱、積累、凝聚、升華,濃縮為壹篇篇小說,最終迎來了華麗的蛻變。他期待了壹輩子的變革與新生,在1917年,他逝世十三年後的壹聲炮響中變為現實。嶄新的、蓬勃發展的政權,被他深遠的人格魅力影響著,被他作品中沈痛的教訓警醒著。所幸在今天,這影響和警醒的作用,仍絲毫不減,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