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推薦 - 保衛延安在當代文學史上有什麽開拓意義?

保衛延安在當代文學史上有什麽開拓意義?

在革命歷史小說中,最早出現革命勝利的描寫,也就是40年代末的那場戰爭。杜鵬程傳的《保衛延安》是評論界最早從“史詩”角度評價的小說。《1954》第壹版出版後,馮雪峰稱之為“這場著名的英勇戰爭的史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或者說,從更高的要求來說,在這部作品可以加工的意義上,它永遠可以是這樣壹部英雄史詩《保衛延安》的初稿,它是以1947年3月至9月的陜北延安戰爭——胡宗南指揮的國民黨軍隊進攻延安,和彭自願放棄延安、收復延安為背景的。其中,青化、盤龍鎮、沙家店戰役是描寫的重點。第壹版之後,作者做了很大的改動,在1956和1958分別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以單壹的思想視角和持續緊張的節奏把握“戰爭的大局”,關照具體的局部戰爭和人物的活動,是作品的總體思路,小說著重刻畫了周大勇、李成、王老虎等大無畏的英雄人物,並為英雄人物安排逆境“考驗”他們的戰鬥意誌、撤退和流血至死,使小說自始至終保持了高度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虛構的藝術文本中,壹個有影響的歷史人物(在這裏指的是高級將領彭)被正面地塑造成壹個藝術形象,這在中國現代小說中並不多見,因而引起了評論界的關註。然而,在當代藝術虛構與“現實生活”往往難以區分的情況下(對電影《武訓傳》的批評已經清楚地展示了這種審美邏輯),這種“創造性”也包含著可能性。1959年,在彭成為“右傾機會主義者”並被降職後,這部與彭的小說陷入了長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