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如下圖:
童年的池莉常年住在外婆家。有壹年夏天,還未進校門的池莉躲在閣樓裏吃力地讀壹本沒有封皮的豎排繁體《紅樓夢》,大人們發現後大吃壹驚,壹把將書搶了過去。以後,每當池莉看書時,大人們都警惕地嚴格“檢查”,但這絲毫無法阻斷池莉跟書籍的親密接觸。“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時代,閱讀是唯壹的寄托。我千方百計看能弄到手的文學書籍,我在深夜的被子裏用手電筒照明,寫詩、寫散文、寫小說。”
在武鋼當醫生期間,池莉對產業工人的現狀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也有住不上房子的悲哀,他們厭惡單位的人事矛盾卻又深陷其中,他們是已經預感到改革開放風暴來臨而躁動不安的群體。壹股強烈的創作沖動使池莉在幾天之內壹氣呵成完成中篇小說《煩惱人生》的創作,全國各主要刊物爭相轉載,並先後榮獲《小說月報》百花獎、《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等10項獎,成為其“新寫實流派”的代表作。
1982年,25歲的池莉在市文聯主辦的《芳草》雜誌上發表了短篇小說《月兒好》。 從此池莉壹發不可收,作品不斷問世,她努力通過註視生活的壹個層面及壹系列人物升降沈浮,來探摸整個社會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