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仿佛很喜歡裏面的故事,又仿佛有些覺得懵懂!讀到《瘋子》這個故事時就問“媽媽,這最後壹句是什麽意思?”
“哦!所以妳是住在墻另壹邊的瘋人院裏的瘋子!”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蔔舍裏。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隨後被逐,再次前往美國。之後去了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壹個有哲學思想的藝術家,寫的《瘋子》能讓女兒關註與提問,我內心特別欣喜!
瘋子,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究竟誰才是“瘋子”!
我想我無法給到孩子壹個答案!我只能很肯定的告訴孩子:爸爸教妳鋼琴,壹定不會要求妳成為鋼琴家!媽媽給妳壹面墻塗鴉畫畫,不是為了妳畫畫水平或能力超越媽媽(當然妳早已超越),而是希望妳通過畫畫能感知這個世界!
希望我的孩子永遠不會因為不堪壓力躲進“瘋人院”,更不希望我的孩子失去自我成為“瘋子”“社畜”“工具人”,這是我理解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