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我”是作家自身的影射,真實反映了作家1933年因得肺結核咯血過重而到黃海道療養期間與茶館裏的女招待員“錦紅”結識並與她同居的生活。作品中的“我”身陷自我分裂的囹圄,“我”是在與世隔絕的“房間”裏以進行知性思維遊戲為唯壹樂趣的知識分子。始終與外界斷絕聯系的“我”有壹天外出,通過連續幾天的外出他的空間逐漸得以擴張,隨之與太太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以“化為標本的天才”開頭,以“飛翔吧,飛翔吧,飛翔吧,再壹次飛翔吧”收尾的作品,壓縮了高度象征意識。他的小說創作不僅是在寫作技巧上,還是在其文學精神上都具有裏程碑意義,開了韓國現代文學的先河。為繼承他的文學精神起見,韓國於1977年設了至今在韓國文壇上最具權威的“李箱文學獎”。
小說《翅膀》具有現代文學精神啟蒙性,相當於中國的《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