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紀左右,巴拉塔作有關於演劇、舞蹈、音樂的理論書——《納忒亞·夏斯托拉》,是將印度古代音樂與印度古典音樂得以連結在壹起的重要理論成果,在其中尚可見最早婆羅門教古典音樂的萌芽。《納忒亞·夏斯托拉》將以聽覺得到的最小的微分音程,稱作“什魯提”(梵文“聽”之意),通常將壹個八度分割成22個什魯提。實際音樂中,則將二至四個什魯提為壹音程(稱“斯瓦拉”)。斯瓦拉和音程壹起也具有音高的意義。在壹個八度內由7個斯瓦拉組成,其音階分別稱作:sarigamapadhani。什魯提不是平均律構成的,由於樂派的不同,音程的處理方式也有差異。每壹個什魯提都具有壹個特定的意義,如什魯提“狄夫拉”的意義是“興奮與刺激”等。進而根據7個斯瓦拉形成3種基本的克拉馬:薩·克拉馬、馬·克拉馬、噶·克拉馬。其中,以薩·克拉馬和馬·克拉馬的7個音組成的基本音階作為基本音,發展成14種旋法的形式,稱“姆爾恰納”。再進壹步將姆爾恰納14種旋法中的7種旋法向基本旋法發展,並形成拉格的原型(稱作加提,j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