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音樂下載 - 音樂名作《十面埋伏》有哪些歷史背景?

音樂名作《十面埋伏》有哪些歷史背景?

琵琶曲《十面埋伏》(簡稱《十面》,又名《淮陰平楚》),是根據公元前202年,楚漢在垓下決戰時,漢軍擊敗楚軍這壹歷史事實集中概括寫成的。

據明代王猷定(1598~1662)《四照堂集》所記載:“《楚漢》壹曲,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非,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這些描寫與《十面埋伏》的音樂意境極為相似,可以斷定,《楚漢》即《十面埋伏》之前身。

清代華秋蘋編的《琵琶譜》中收入的《十面》,是《十面埋伏》的最早版本。清光緒二十壹年(1895),王君錫傳譜、李芳園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亦收此曲,更名為《淮陰平楚》,雖記為隋代秦漢子作,歷史上實無秦漢子其人。所以,如同很多民間音樂壹樣,《十面埋伏》的作者仍屬“實無考證”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