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自樂班演出的新疆曲子劇都是折子戲,劇目短小精悍,角色較少,既可在舞臺演出,又能在農村地頭甚至農家炕頭走唱、坐唱。曲子戲的道白,使用陜西口音的新疆地方土語、方言,詼諧幽默、親切易懂,受到當地漢族、回族以及來自西北各省移民的歡迎。 哈密地區的曲子戲,還吸引了不少維吾爾族觀眾,甚至還有維吾爾族演員登臺演曲子戲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藝名為老二的維吾爾族演員外,哈密八大石有壹維吾爾族婦女也能用漢語演唱曲子戲,在當地傳為美談。
新疆曲子戲的曲調之所以優美動聽,是因為它善於博采眾長。它不僅以陜西眉戶、蘭州鼓子、青海幹弦為基礎,還吸收了西寧的俗曲、河州小調、蘇北民歌《茉莉花》 、東北秧歌二人轉、回族的花兒、撤拉族的撒拉調、錫伯族的《太平歌》以及兼揉維吾爾、哈薩克民間曲調的曲子戲音樂太平令等等。
多種民族音樂成分的融合,使新疆曲子戲唱腔高亢明亮、悠揚婉轉,伴奏旋律獨特,調式生動別致,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體現了新疆地區漢族來源廣泛、少數民族眾多的區域特色。所以經哈密發展起來的新疆曲子戲,很快傳遍天山南北廣大地區,成為新疆漢文化中的壹枝藝術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