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階手勢如下:
音階手勢的作用:教師用直觀的手勢表示出各音的相對高度,引導學生觀察手勢掌握音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運用恰當的手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師不出聲歌唱,僅僅用手勢表示出壹個個短小的樂匯片段,要求學生唱出它們的音高,做內心聽覺的訓練。
相關用法
例如,老師用手勢做出:s l s m,l d_l m,m d_s l讓學生邊看邊記但是不準唱出聲音,當老師每做完壹組之後,再讓學生唱出這壹片段,練習時教師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壹個音的音高;
然後讓學生邊看老師手勢邊唱,或自己做手勢唱,如果學生音準教好還可以讓學生直接唱。長期訓練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內心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準。
柯爾文手勢,指的是幫助學生理解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調式音級傾向,使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的手勢。其是19世紀70年代優翰·柯爾文創始的。
“ 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壹個組成部分,手勢是19世紀70年代由優翰·柯爾文(John Curwen, 1816_1880)首創的,所以稱之為“柯爾文手勢”。
手勢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和在身體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把所唱音的高低關系體現出來。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整、交流的壹個身體語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