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北方民歌有《土歌》(清唱劇)、《丹歌》(有助)、以及《相和歌》(有管弦樂伴奏和打擊樂器)。“和歌”的最高形式是歌舞大曲,稱為“歌舞大曲”,由燕、池、鸞等許多歌舞和插曲組成。從北魏到隋唐,南方和北方漢族的民間音樂統稱為尚青樂或樂青,它包括民歌和舞蹈音樂,是樂顏的壹個組成部分。也有吸收兄弟民族音樂創作的宮廷雅樂(儀式音樂)和鼓吹曲,如《南方之戰》;橫風音樂,如《子之歌》。這壹時期著名的秦樂有《廣陵散》、《胡笳十八拍》等。
唐代民歌稱為“曲子”,見於敦煌資料,如《菩薩蠻》、《劍詞》等,均有音樂曲調,後發展為文學警句。唐代很多大型歌舞叫大曲,把器樂、聲樂、舞蹈合為幾十段,如《青腰》。大曲中的雅部,接近漢族的清越制,稱為法曲。
唐代著名的彩羽是法曲。唐玄宗年間,根據演奏方式,音樂分為禮部藝妓。室外演出有八場:(1)安樂,(2)太平樂,(3)破陣樂,(4)慶善樂,(5)大定樂,(6)上元樂,(7)聖手樂等。室內表演有六種:(1)音樂,包括景雲音樂、青山音樂、破陣音樂、承天音樂,(2)長壽音樂,(3)天賦音樂,(4)鳥鳴和萬壽音樂,(5)。這種歌舞音樂的發展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