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音樂方面:
道家的大音希聲,儒家的無聲之樂,也相近。
但是道家的真的就單純的欣賞大自然的音律,風聲,雨聲,勞作之聲,壹切合乎天道生生循環之聲。
儒家呢,那就是偏重於人道的孔子是以音樂作為‘禮’的肥料,按照我個人理解,應該是音樂是必須要學習的,但是學習的它的目的,是為了輔佐‘禮’。(可參考《禮記·孔子閑居》)
墨家就硬氣壹點了,墨子直接寫了篇文章《非樂》。
總而言之,先秦時期的音樂是備受阻礙的,無論是老莊、孔孟還是其他,都是阻礙性發展。其中可以標板的人物叫“昭文”,可參考--莊子曰:‘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直到戰國後期儒家出了個逆徒,叫荀卿的家夥。他提倡音樂與禮儀並駕齊驅(樂和同,禮別異)。還寫了壹篇‘樂論’指名道姓的叫囂墨子的‘非樂’。自荀子之後,音樂又提高了壹個臺階,是他的功勞。
以我們現代人的眼觀來看待那些古人的思想、行事,總之各有偏倚,但荀子的思想還是相當先進的,大多數思想都很符合壹個現代人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