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琴“焦尾琴”的得名源於琴尾有焦痕。
焦尾琴的起源就是它是用壹塊經火燒過的梧桐木制作而成的壹張琴,因該琴的琴尾部分正好留有壹塊燒焦痕跡,從而得名“焦尾琴”。焦尾琴的制作者名叫蔡邕,是東漢時期的壹個歷史人物。蔡邕自少年時期開始便十分博學且見識頗廣,他除了文學、數術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之外在音樂方面亦是頗具天賦。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蔡邕 (133-192)親手制作的壹張琴: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講的是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壹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制成壹張七弦琴,果然音質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焦尾” 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揚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