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為了紀念明朝大將軍湯和抗倭,寧村建有“湯和廟”,每年農歷七月十五舉行廟會。那天,村民要把湯和的雕像從廟中請出,前呼後擁地沿寧村四門巡遊,途中還要舉行“路祭”。該活動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寧村人的“湯和文化周”。
但是,寧村要達到用“百家姓”帶動旅遊業經濟的目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經過歲月的變遷,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古跡確實有限。寧村所城的古城墻早已經被全部“鏟除”。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寧村人為了修水利、造鹽場和建房,首先將城墻的石頭進行再利用。上個世紀70年代,夯土也陸續被13個磚窯就地取材用來燒磚。城內的古建築所剩無幾,除了湯和廟等極少數保護完好,其他保存下來的建築也破爛不堪。城內已經被現代建築所代替。歷史韻味大大減少;其次,縱使寧村人完成了城墻建設和古城復原。如何將“中華姓氏第壹村”的文章做好,給實物配上足夠吸引遊客的內涵也不是簡單的壹個“湯和文化周”就可以解決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