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如何看待《父親》這部紀錄片??

如何看待《父親》這部紀錄片??

看到壹些回答,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看過的壹個紀錄片,對當年父親拿小本本給兒子寫鼓勵的打油詩印象極其深刻。去網上輸入關鍵詞“紀錄片 打工的父親 兒子考大學”,結果,就在搜索結果列表的第壹屏找到了,這個2007年拍攝的壹個叫《父親》的紀錄片c回想起看到這個紀錄片時的感受,我想說的是,對於孩子來說,出身貧窮或許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父母思維格局有限、為人處世糟糕,沒有能力把家庭建設得更好,甚至,也無法讓這個家的每個人感到快樂,這才是最讓人痛苦的。但是,成為這樣的父母,或許也並非他們所願。希望生長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們,能再堅強壹些,向陽而生,不用背負太多,妳必須要為了妳自己能過得更好更快樂去努力。我知道這並不容易,可是“這也許就是妳的功課”,而妳的父母,有他們自己的功課,各自去修行。以下為轉載,末尾有他們父子的後續。近來,有幸看到壹部紀錄片。它記錄了壹段感人的故事,壹位偉大的父親,以及壹個出身農村貧困大學生對殘酷現實的種種無奈。《父親影片拍攝於十年前,導演李軍虎。紀錄片的主角,是壹對農村父子。父親韓培印與兒子韓勝利。2002年,兒子勝利被西安壹所大學錄取。那天的韓培印,是全村最驕傲的壹個人。畢竟在村裏人看來,「大學生」那可不就是過去的狀元郎!不過和大多數悲情故事壹樣,韓培印壹家在面對通知單上六七千塊的學費時發起了愁。家裏有四畝地,也就能維持他們壹年的吃食,哪還指望落下什麽富余。勝利說,“我不上大學了,我去打工!”父親當然沒同意。<i賣了糧,又賣了牛,還背了外債,這才勉強湊足了所有學費。學費有了著落,但生活費又犯了難。於是為了兒子能夠好好上大學,韓培印當即決定,和兒子壹起兒去西安。兒子上學,他當苦力。做苦力壹個月能掙五六百元,給自己留150元,再給兒子200元。剩下的錢攢下來當做來年的學費。當然,如果還能剩下的話。事實是老韓不僅沒攢下錢,還經常到處借別人錢。身邊的人幾乎都被他借遍了>五十壹百不嫌多,十塊三十不嫌少。不要懷疑,老韓的確已經窮到了這種地步。雖然和兒子同在壹座城市,可他往往三四個月才去看望壹次兒子。因為兩塊錢的公交費太貴了。>折返壹趟下來,就是他壹天的飯錢。連老韓吃的饃都是大老遠從家裏背過來的,因為店裏賣的貴。偶爾,他會省下壹口飯,然後去不遠處的話吧,花幾毛錢給兒子撥個電話>問問兒子最近的情況,錢是不是還夠用,不夠用就給爸說。自己無論是加工加點去掙,還是訕訕地恬著臉去找同鄉借,該給孩子的他絕不含糊。但有時,他也會叮囑孩子“資料少買點”“不要吃的過好”。聽上去好像有點匪夷所思,世間還會有這樣的父親?可惜,這就是現實。而比這現實更現實的是,勝利不像《知音》《故事會》裏的貧困孩子那般優秀。他的大學不太好,成績也並不優秀。連大學生最基本的四級英語考試,對他而言也十分困難。妳瞧,這又是現實,不是每個貧困生都能拿得到獎學金。導演李軍虎說,勝利是個內向,很乖的孩子。在學校,他早餐1塊錢,午餐2塊錢,隔兩天犒勞自己壹次,吃頓葷腥。課余的時間,勝利會在校園裏遊來蕩去。為了撿塑料瓶。<i“同學,妳的瓶子還要嗎?”“妳看有水沒,沒水妳就拿去”“謝謝”壹個塑料瓶1毛錢,壹個啤酒瓶2毛錢。這1毛2毛攢下來,也能向父親少要不少錢。作為壹個大學生,在校園裏做出“撿破爛”這種事,不要尊嚴的嗎?哈,他哪裏還有什麽尊嚴。“有時撿的時候也有人看,我就全當別人沒看見壹樣。”這是我生平第壹次覺得,掩耳盜鈴這種事竟也會帶著壹絲落寞。導演問起勝利,為什麽不出去做兼職。他說,父親不讓。多乖。父子兩就這樣,壹年捱過壹年,終於盼來了勝利的畢業。在老韓看來,兒子畢業了,自己應該就享福了吧?終於熬出頭了,村裏人可不得羨慕地眼睛都直了。我家勝利就像毛主席說的,和燕子壹樣,要起飛了飛起來了嗎?沒有。還跌了個大馬趴。招聘會那天,勝利在會場內來回尋摸了兩個小時,壹句話也沒有說。他的這種表現,用當地方言的壹個字可以形容——“慫”。導演有點看不下去,“妳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嗎?!”“不太說話,性格比較內向壹點”<這不能全怪他。據他的同學回憶,勝利不是壹個合群的人。壹位同班女生甚至想不起來兩人是否說過話。同宿舍的其他五位室友有5部手機、3臺電腦,還有mp3。而來到城市之前,勝利連這些東西見都沒見過。他唯壹擁有的,就是宿舍裏那部沒人用得著的座機電話。從大數據上來說,家庭條件艱苦的孩子的確大多都會有些內向,不喜與人交集。貧窮,有時逼著妳不得不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