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廁所英雄》也毫不例外,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了印度農村家庭普遍沒有廁所,婦女必須在野外如廁的現象。講述了女主角擔任教師,嫁給男主角後,發現家中沒有廁所,和男主角“鬧離婚”,還來了壹場革命的故事。
影片總長150分鐘,前50分鐘基本都為男女主角的背景與相遇相知做鋪墊,從令人詫異與質疑的片名看來,這個鋪墊漫長的讓人覺得乏味無聊。真正扣人心弦的好戲是從男女主角結婚開始的,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女主賈耶與成長與迷信傳統家庭的男主凱沙夫,這壹對看似“水火不容”的兩個人因為愛情走到壹起,也正是在追求純粹愛情的過程中,前者提出了“沒有廁所就離婚”,而後者願為妻子建壹個廁所而對抗全世界。
在虔誠的印度教徒心中,廁所是不潔之物,在家裏如廁甚至會觸犯到神靈,所以在很多傳統印度家庭中,是不允許修建廁所的。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的統計,印度有近壹半的人口沒有基本的廁所措施,只能在露天場所排便,這對被傳統巨輪碾壓與摧殘下的印度婦女如同噩夢,可更令人痛心的是她們竟組織起了“婦女尿壺協會”,甚至企圖將執意修建廁所的賈耶冠以“蕩婦”的罵名。
作為同是文明古國的中國,印度社會面對的問題我們又何嘗不曾經歷?在中國社會近現代化的過程中,那些因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而帶來的升騰與隕落,落寞與崛起,什麽是封建糟粕?什麽又是傳統精粹?什麽該徹底地毀滅剔除?什麽又該辯證地繼承發揚?中國人在歷史文化與科學技術上面對過太多的拷問,經歷了太多的曲折,此時此刻讓人無比的感同身受!
人們對於傳統文化,有著眾多包羅萬象的表述和闡釋,但唯壹讓我比較信服和認同的大致是這樣:它是根植於壹個民族的,內化於心就是思維方式與價值認同,外化於形就是生活習慣與行為方式。從古至今,人們為了捍衛傳統文化而進行的鬥爭與犧牲從未間斷,政權的更叠,國家的覆亡,只要文化之火不熄,總可形成燎原之勢而代代相傳。
孔子有言: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管子尊王攘夷,以衣冠正華夏。晉之永嘉之亂,唐之安史之亂,明之靖難之役,三者造成的中原板蕩而引起的大規模移民,這種文化的遷移與繼承常被稱為“衣冠南渡”,可見,傳統文化最基本的就是每壹個普通人的衣冠穿著,行為習慣。這就是傳統文化底線受到踐踏時所迸發出的強大力量。
然而,在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中,即使是糟粕也有著頑強生命力,從來不乏忠貞的捍衛者。當妳想改變壹個根深蒂固的惡習的時候,要抵抗的不僅僅是它背後的傳統與文化,所有和這種惡習產生交集的其他惡習的傳統與文化都將現身阻撓。
宗教信仰、殖民歷史、種姓制度、男權主義在這個匪人所思的問題上盆根錯節,相互滲透,最終造成道德與價值觀畸形,女性最為最大的受害者,居然認為妥協是壹種傳統美德,她們已經失去了反抗意識,甚至為了丈夫顏面而為虎作倀。如電影中震人發聵的壹句:“女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她們自己!”
影片中的女主角不禁讓我聯想起了《白鹿原》裏白嘉軒之女白靈,從小與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禮數作鬥爭,從不裹腳開始,到進城讀書,到與鹿兆鵬自由戀愛,在父親的逼迫中離家出走,白靈可謂超越了自己,但不幸的是她依然是社會轉型的犧牲品,最終得不到家人的理解。
現實社會中,因為代際、地域、人文與經濟發達程度的種種差異,導致在傳統問題上的爭端與矛盾比比皆是,以婚禮為例,詩經《國風·召南》曾這樣描述壹對相愛的男女,“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在“思無邪”的真愛面前,壹個獵人最好的定情信物就是以白茅草包裹著的壹只小鹿,反而在婚姻自由的時代,多少人又被傳統習俗、地域文化與形式主義甚至旁人冷暖的態度所累。
在傳統文化面前,人是該有反叛精神的,這種反叛不是壹種大逆不道,也不是不忠不孝,反叛的目的該是否定之否定的認同,該是有態度的取舍,有批判的繼承,相反,順從與妥協才是放縱、墮落和自身毀滅的開始。
也許,只有愛可以讓人不屈服,不妥協,可以超越宗教,超越習俗,超越偏見,可以頑強地抵抗傳統文化糟粕。以愛之名,向全世界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