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潤田。早年留學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務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凱政府外交次長。
1915年和陸徵祥壹起奉袁命同日本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壹條”。1916年後任北洋軍閥政府交通總長、財政總長。1919年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壹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將曹等三人免職。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偽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委員。1949年逃往臺灣,後至日本、美國。死於底特律。
2、汪精衛
1932年5月在蔣、汪的同意下,國民政府跟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1935年5、6月間,他批準了“何梅協定”、《秦土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社會輿論嘩然。
汪精衛降日投敵,建立傀儡政權之後,大力宣揚和推行源自日本的“東亞聯盟”理論。他以所謂“政治獨立、軍事同盟、經濟合作、文化溝通”的“東亞聯盟”四大綱領。
作為粉飾其賣國投敵行徑的理論依據,妄圖作為抵擋世人唾罵的擋箭牌,並以此賣國理論作為毒化的奴役淪陷區民眾,瓦解抗日陣營的思想武器。
擴展資料:
美國斯坦福大學歷史教授、中日戰爭史專家約翰 亨特博伊爾在《中日戰爭時期通敵內幕》壹書中稱:汪政府和維希政府相似,“當他們認為軸心國會取得勝利時,他們設法為自己的國家在“新秩序”中取得壹席較為有利的地位。
曹汝霖被定義為著名賣國賊的淵源之壹,可以追溯到1905年。這年的11月17日,中日兩國全權大使奕劻、小村壽太郎等在北京就東三省條約事宜展開談判,袁世凱作為中方代表之壹參與其中,而“日本通”曹汝霖是作為袁世凱助手身份出現的。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