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太多了,寫不下了,我只說中國的吧

鄭正秋

編導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與張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壹個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淚碑 楊小真

1928:黑衣女俠 俠女救夫人 血淚黃花(前集)

1929:血淚黃花(後集) 刀下美人 戰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後集)

1931:紅淚影 玉人永別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兒經(與洪深、張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電影劇作:

1922:滑稽大王遊滬記 擲果緣 大鬧怪劇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壹婦人 盲孤女 早生貴子

1927:掛名的夫妻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美人關 火燒紅蓮寺(第壹集) 大俠復仇記 女偵探

1929:新西遊記

1930:娼門賢母

1931:恨海

導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雲塔 碎琴樓

1935:熱血忠魂(與張石川、徐欣夫、吳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遊滬記 擲果緣

1924:苦兒弱女 誘婚

張石川

張石川(1890-1953),中國電影導演,事業家。中國第壹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導演。

1916年,他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藉冤魂》搬上銀幕。

1922年由他和鄭正秋等人發起組織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燒紅蓮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編劇;《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第壹至第十六集、《白雲塔》、《孤兒救祖記》、《擲果緣》、《難夫難妻》等片的導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員之壹。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鵑,又名百寧。天津人。家境貧寒,早年失學,曾做小販、照相館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無聲喜劇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曾任《聯華畫報》編輯,後任編導。先後編導《出路》、《無愁君子》等影片。所作電影劇本《狼 山喋血記》被認為是較優秀的國防電影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與陳白塵、白楊等組織上海影人劇團,輾轉至重慶,導演舞臺劇《草莽英雄》、《 兩面人》、《日出》、《雷雨》、《 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同時創作話劇劇本《重慶二十四小時》、《 金玉滿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戰勝利後到北平,任中電三廠副廠 長,編導影片《追》。後至上海,加入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制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壹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壹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樸實沈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曾任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壹屆委員、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導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無愁君子 1937:聯華交響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聖城記1947:追1948:萬家燈火(與陽翰笙合作編劇)1949:希望在人間 電影劇作 1936:狼山喋血記1949:烏鴉與麻雀(與王林谷、徐韜、趙丹等合作)導演故事片1954:斬斷魔爪1956:李時珍1959: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1963:北國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藝海風光·電影城

鄭君裏,曾用名鄭重,千裏。1911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因酷愛藝術,讀到初中二年級,毅然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29年夏,在南國社參加《莎東美》、《卡門》等劇的演出,與陳白塵等創辦《摩登》戲劇半月刊。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起草《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同時,他還加入摩登劇社、大道劇社,演出《乞丐與國王》、《血衣》、《亂鐘》等劇。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先後在《火山情血》、《奮鬥》、《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劇。在銀幕和舞臺上,以形體動作灑脫自如,並善於把握並表達角色的內在情緒,富於藝術魅力而成名。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演劇三隊隊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制片廠,任新聞影片部主任,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拍攝各兄弟民族團結抗戰的長紀錄片《民族萬歲》。1943年,參加中國藝術劇社,導演了《戲劇春秋》、《祖國》等劇。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昆侖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1947年,與蔡楚生合作編導《壹江春水向東流》,這雖是在老藝術家指導下的電影導演學步之作,卻已顯露出他作為壹名電影導演的非凡的稟賦與才華。翌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壹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壹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癥中獲得新生及壹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長期以來,他還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裏斯拉夫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裏是壹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於監獄。他曾是上海市第壹、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劇協常務理事、上海影協常務理事。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

1916年費家遷居北京,因長年苦讀,致左眼失明。後開始接觸電影,撰寫影評,辦電影雜誌,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

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同年執導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這部電影充分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之後,他又陸續導演了《人生》、《香雪海》、《天倫》。

1936年由他導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記》,被認為是國防電影的代表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費穆拍攝了《北戰場精忠錄》。“孤島”時期,導演了《孔夫子》、《世界兒女》及京劇戲曲片《古中國之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租界後,費穆轉向戲劇舞臺。抗戰勝利後重返影壇。

1947年,他執導了由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壹部彩色影片,達到了建國前戲曲片拍攝的最高水平。

1948年,導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江湖兒女》,片未竟而病逝。

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壹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嶽雲》中扮演嶽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遊》、《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壹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誌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制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意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壹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壹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鐘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恒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恒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恒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壹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臺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壹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鐘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幹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臺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壹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張暖忻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壹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妳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妳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壹幟的。

作品:

雲南故事

青春祭

沙鷗

南中國1994

妳好,北京

閨閣情怨

鄭洞天,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制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臺灣往事》等影片。

鄭洞天除了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北京青年電影制片廠廠長。這使他比壹般的電影學者更能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到電影作為工業的基本特性以及電影作為工業對個人化電影創作的巨大制約(他自己的創作實踐就證明了這壹點)。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壹定的影響。

作品

臺灣往事

鄭培民

故園秋色

人之初

秘闖金三角

鴛鴦樓

鄰居

向導

火娃

吳貽弓,男,漢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學文化。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上海海燕電制片廠導演助理。1977年後,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副導演、導演。1983年4月當選為上海第六屆政協委員。1984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兼任全國影協副主任、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電影總公司總經理。同年6月加入中國***產黨。1987年任上海電影局局長兼上海電影制片廠廠長。1989年1月後,任上海電影局局長、中***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第六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文藝壹級導演。中***第十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導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壹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黃蜀芹(1939-),導演,原籍廣東番禺,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導演。曾任《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等影片的執行副導演。1983年,其獨立導演影片《青春萬歲》,於次年獲蘇聯塔什幹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人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法國第十壹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1996年,執導兒童片《我也有爸爸》,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由錢鐘書同名小說改編的著明電視連續劇《圍城》,為黃蜀芹贏得了1991年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