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圖》第壹部和這個第二部在故事上沒有任何關聯,唯壹沒變的是兩個主角,湯唯和吳秀波。很多人都沖這兩位的愛情故事來的,準備足了紙巾,卻在秦沛跟吳彥姝教堂“表白”時哭得稀裏嘩啦。
80歲的婚禮
“老太婆,妳這壹輩子不愛動,沒事就坐在椅子上織毛衣。身體啊,沒我那麽好。妳別怪我說話不好聽,八成啊妳會比我先走。那也挺好,妳膽子小,又笨。我先走的話,家裏那壹大堆事妳怎麽處理。妳又愛哭,留妳壹個人在那哭我不放心。老太婆啊,人死之前,有病,有痛,確實招人煩。不過妳放心,妳再煩,我也不會嫌妳。我脾氣不好,妳要是到了那邊,願意的話,就等壹等我。如果妳不願意,妳就找壹個脾氣比我好的,我也答應。那咱倆就說好了,墓碑旁邊我會空出壹塊,到時候把我的名字刻在妳旁邊,妳看行嗎?
看到這裏的時候,妳想起了誰?讓妳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的那個人,是誰?
有人跟我說過,在醫院門外,看到已經滿頭白發的老頭老太太手牽手過馬路,他在車裏哭得眼淚橫流。有時候,感動我們的不是山盟海誓,而是過馬路的時候,妳抓過來我的手,邊拽邊嘮叨:有車,怎麽不看路,說過好幾次了,站在路中間最危險...妳說妳這樣,我怎麽能放心妳壹個人過馬路.....即使有壹天我已經是耄耋老人,白發蒼蒼。
在時間面前,海誓山盟,蜜語甜言都顯得那麽單薄。
不二人選,真美好,有這麽個人存在的,都讓人羨慕。
影片中奶奶是爺爺的不二人選,在壹起70年,聽到奶奶哭,還是會心疼。多少人曾愛慕妳年輕時的容顏,我卻更愛妳備受摧殘的臉,執子之手,壹生的陪伴才是最浪漫的表白。
不二。唯壹,不是退而求其次,不是湊合,更不是迫於生存壓力世事艱辛擦身而過轉身咫尺天涯的無奈,看完電影,妳是不是又相信愛情了?
影片獻給海蓮漢芙,2016年是她誕辰100周年。海蓮漢芙是壹位美國編劇,與遠在英國倫敦的書店老板弗蘭克通信20年,卻未曾謀面。這個蕙質蘭心的女人以此為靈感,寫了無數個動人的故事,我猜她該在多少個夜晚,憑窗而望,思念肆虐成疾,是不是也有即刻飛往英國的沖動吧?愛情的魔力,她究竟是拿什麽抗拒?觀影後,很多人替她惋惜“如果海蓮用稿費買張去英國的機票,結局會不會就不壹樣了?”也有很多人從這個故事中決定“趁著年輕,想做什麽就要去做”導演無異於是傾向於這種選擇,所以才有了結尾小蝦和大牛終於在查令十年街84號中的相遇,海蓮漢芙壹輩子的遺憾,在影片中得到圓滿。
有愛而不得的故事,還有湯唯和波叔鴻信傳書的浪漫,這部影片壹開始就奠定了抒情柔和的基調,只是,影片如果壹味的陷入對愛情的幻想,與現實的連結就顯得薄弱而牽強,影片中借波叔之口拋出問題:“摸手到上床,壹蹴而就,愛既然都能做了,誰還要去談?”這個問題犀利的觸到了我們的痛點,在這個上了床也沒有結果的年代,我們怎麽能奢求摸了手就能壹輩子的愛情?我們口中的不二人選,有幾個能真的是心中的唯壹?有時候只是“現階段找不到更好的”的湊合。可是,對於這個問題影片並沒有給出答案,埋下的伏筆也沒有深入的詮釋解答,最終這部影片少了些人生厚重感,完全陷入了意淫夢幻愛情片的套路中。像壹個嗜酒如癡的人,在自己的世界裏狂舞卻要強求***鳴。
以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壹生只夠愛壹個人。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肯定也包括影片編劇和導演,所以,楞是把心中消不去的情懷搬到大屏幕上,那麽,影片中太多的邏輯不通也算在意料之中。最大的壹處就是:寫信失聯,內心焦急,“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都因為思念壹夜白頭了,可是妳們為嘛就不能在心裏寫個彼此的電話號碼?就那麽想賺我們的眼淚嗎?那麽想讓我們跟著壹起著急?可是,導演妳真的錯了,當我看到為了找女主,闖入新聞報道大屏幕,在後邊舉著牌子,胡子拉碴的波叔壹點也不浪漫,反而讓人尷尬癥都犯了,渲染氣氛,營造電影情感高潮我們能理解,但是,請尊重我們的智商好嗎?
所以,豆瓣評分6.7,及格線上掙紮,不是沒有道理的。
BUT,電影票房還是刷新了國產愛情片的記錄,7.8億(不知道有沒有摻水)可見咱們的文藝女神湯唯和儒雅男神波叔的號召力,靠刷臉撐起整個票房,這兩人居功至偉。
聽說很多人在電影後,都嘗試寫信,而且書店裏古詩詞火爆暢銷,電影裏沒有扛起的教育責任,片外能引導國人閱讀經典,也算完成了影片肩負的文化責任。這壹點積極意義也算到電影加分項裏邊吧。
最後,讓咱們都來文藝壹回---
有人說愛情就像鬼,談的人多,真遇見的人少。在妳心中有沒有壹個人,看完電影後,讓妳有修書壹封的沖動?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