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觀眾知曉的不多,但講到電影《南征北戰》中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虎膽英雄偵察員王練、《鐵道遊擊隊》中睿智老練的遊擊隊政委李正,相信觀眾再熟悉不過了。片中的故事劇情時至今天仍被津津樂道,角色扮演者是壹代又壹代影迷所喜愛和崇拜的偶像——馮喆。
馮喆,原籍廣東南海,1921年出生於天津。父親是壹名高級知識分子,母親也有相應的文化水平。馮喆自幼勤奮好學,刻苦用功。他二十歲時,參加了抗日救亡活動,向群眾進行抗日宣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占領上海的租界地區。當時,就讀於聖約翰大學的馮喆被迫停學。在這期間,由於他經常觀看話劇演出,接近***產黨員和進步文藝 工作者,對以戲劇形式鼓舞民眾抗日熱情,有了新的進壹步認識。1942年,他參加 了由地下黨領導的進步文藝社團演出,並先後在美藝、華藝和同藝等文藝團體演出《家》、《風雪夜歸人》等40余部話劇。1946年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帶風》、《憶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戀愛之道》、《結親》等影片中扮演各種角色。1950 年,馮喆回到解放後的上海,到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這對於馮喆來說,是新生活的開始,也是他表演藝術的新起點。從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初,10多年間,馮喆曾在《勝利重逢》、《淮上人家》、《南征北戰》、《鐵道遊擊隊》、《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記》、《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和解放前不同的是,他扮演的人物更豐富多樣了,而且大都是他以前所不熟悉的,其中有解放軍、公安戰士、農民等等。作為長期生活在城市文化圈中的馮喆,要演好這些人物,難度是比較大的,而馮喆塑造的這些銀幕形象,大都真實、自然,還具有他那獨特的瀟灑風度,是較為難得的。馮喆在表演藝術上這種新的成就,新的突破,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這和他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沸騰的戰鬥生活中去是密不可分的。1961年,由於由於不久前“街頭追女”的風波,被名列第壹批入川援助峨影廠建設的人員之內,但美其名日是照顧夫妻兩地分居;因為在此之前1957年,他的妻子張光茹為了重新找回失去的川劇事業,已經調往四川成都川劇院。
馮喆從上影廠調入四川峨眉山電影制片,逐漸轉入幕後工作,期間只參加過《金沙江畔》、《桃花扇》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