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早春二月》電影藝術評論

《早春二月》電影藝術評論

影片《早春二月》壹開場的鏡頭運用是格外別致與講究的。 古桐顏色的條紋船板 , 壹扇弱小的窗口從觀眾主觀的視角悠悠探出 , 遠遠的碧水藍天 ,近近的暖陽飛鳥 。 電影畫面字幕緩緩遞上 , 二月的人物徐徐入場 ,影片樂曲悠悠鋪開 。 《早春二月》在幕布上面宛若壹副水墨丹青 , 也如幾行味淡情染的宋令小詞 。柔石在自已的《二月》四節當中 ,借蕭澗秋之口喃喃吐訴了壹曲黃庭堅的詠雪詞: “ 貧巷有人衣不纊 ,北窗驚我眼飛花 …… ”

在這壹個長長暑假裏面, 我從上海經過杭州 , 方向東南 , 來到了浙江寧海鎮 ,專門要去尋訪現代文壇作家柔石的故居 。 在慢慢的火車上我壹路來回張望著這座小小的靜謐古城 ,白墻黛瓦,依山臨海 ,民風古樸 ,潤氣撲身 。進到寧海 ,我徑直去找城內的方孝孺祠堂 ,因為柔石的舊居就在這祠堂的附近 。 實實在在的街面上有人輕輕喚了壹聲玉蘭 。我回過臉去,那是母親叫女兒的聲音 。我看見壹個五六歲的潔凈女孩正咦呀著跑向她的媽媽 。這情形讓我不由得清晰記起來 , 生活現實裏面柔石母親的名字 ,正好也是叫做玉蘭 。真是巧。

走過古城壹片鋪著均勻的鵝卵石小路, 這時候我看到了壹座小石橋 , 橋的型狀猶如謝鐵驪執導的電影《早春二月》裏男女主人公雙雙齊肩走過的那座石制的孔橋 。 壹部好電影總把生活貼得那麽近 。 小說《二月》是左聯五烈士之壹柔石的文學作品。年輕的柔石壹生只活過三十個春秋寒暑 , 生命雖短 , 可他卻為中國現代文壇留下數量太多的才情象樣的文字 。 做為二三十年代知識人群的象征 , 柔石也有過屬於個人苦悶和仿徨, 柔石創作於1929年十壹月的小說《二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壹朵奇葩 , 柔石這壹年只有二十八歲 。 才華常常跟年歲無關?

〔二〕

我總是能夠記得柔石《二月》裏面,對於芙蓉小鎮教師蕭澗秋形象的深入描寫 : “就見壹位青年從校外走來,他中等身材 ,臉面方正 , 稍稍憔悴青白的 ,兩眼瑩瑩有光 ,壹副慈惠的微笑 ,在他兩頰浮動著, 看他頭發就可知道他是跑了很遠的旅路來的 , 既長 ,又有灰塵 。 身穿著壹套厚嗶嘰的藏青的學生裝 , 姿式挺直 。 ” 書生氣憂重的柔石給予蕭澗秋按排的第壹句話語是: “我呼吸著美麗而自然的新鮮空氣了, 鄉村真可愛喲 ,我許久沒有見過這樣甜蜜的初春的天氣哩 。 ” 這是多麽衷情生活的言語 。

影片《早春二月》裏面男主人公的名字是讓過目難忘的。他叫蕭澗秋 。據現代文壇柔石舊友回憶 ,柔石早先名叫趙平福 , 後來當了教員為人師表以後 ,覺得這個名字有些不大穩妥 ,所以改了名字叫做趙平復 。 柔石是趙平復寫作時候的筆名。《二月》能夠拍成電影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 首先是男女主演的人選問題 ,孫道臨的出演應當是乘職的 。這是孫道臨演出《家》之後的又壹部進取之作 。孫道臨是銀幕上面壹位難得的知識份子形象,《早春二月》中的那壹段蕭澗秋獨彈“徘徊曲”那壹實際鋼琴奏鳴 ,就是孫道臨個人的現場即興發揮 。

也許 ,謝芳先前在名片《青春之歌》中扮演林道靜的春光之火尚在燒燃,澎湃激情的有點難於馬上轉換成為《早春二月》裏的陶嵐形象 。影壇有的專業評論指出 ,當時當年若有可能 ,有機會重拍《二月》的話 ,比較好看的角色人選或者還應有王丹鳳,樂蒂 ,石慧 ,乃至袁美雲她們 。因為我們通過柔石的原創《二月》知道 , 陶嵐不但身出書香門第 ,而且內秀中慧 ,同時是心懷熱血的壹代知識青年 。

比起現在電影《早春二月》的故事收尾,我還是比較敬服柔石原創《二月》裏的那個終局 。在那裏 , 陶嵐姑娘的血氣盡管熱力迸放 ,但是她畢竟屬於壹門閨秀 ,她的家風有責 ,她的心地善良 。柔石先生筆下的女孩很中國。也應該很傳統 。 柔石《二月》是應當做為純粹的經典來讀的 。柔石的文學成就 , 不但在於他文筆的真實 , 而且還在於柔石身上的現實主義 ,還有他心裏的那壹種真正的熱血進步。

〔三〕

早在1925年 ,只有二十五歲的柔石 , 就挽力集資創辦了自巳家鄉的寧海中學 。 對於家國學校的熱切投情 , 柔石願意將其視為壹生業績 。 對於扶貧教育, 對於孤兒上學 , 柔石在他的《二月》裏面吐訴了太多太密的心情 。魯迅也在《柔石小傳》回憶道: 柔石對教育的努力甚至用心到了咯血 。 對於柔石 , 魯迅還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這樣講過 : “我又沈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中國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 還有公論 : 中國文壇失掉青年柔石 , 差不多等於文壇失去了長階上的壹塊基石 。

然而 ,對於這樣壹位精心全力投入教育與左翼革命文化運動的拯心旗手 , 有壹些小氣的文人卻那麽的極盡冷嘲熱諷的手段 。 柔石在自己的原創《二月》裏 , 謝鐵驪導演在他的影片《早春二月》裏, 都講述到了各自的視界與觀點 ,電影還特別引用了柔石先生的那壹首 “芙蓉芙蓉二月開” :

芙蓉芙蓉二月開

壹個教師外鄉來

兩眼炯炯如鷹目

內有壹副好心裁

左手抱著小寡婦

右手還想折我梅

此人若不驅逐了

吾鄉風化安在哉

我不知道是不是, 能夠編造與生出這樣無聊詩句的人 , 是不是屬於文人騷客身體內部消化不良 ? 或者還是屬於心裏有病呢 ? 總箅還好 , 柔石先生的心胸開闊 , 他不光指出二月裏的芙蓉花開 , 而且還表明芙蓉樹下另外有人,另外鬼影突兀 , 另外閑語碎言 。 其實我們今天 ,反倒在這壹首 “芙蓉芙蓉二月開”裏面 , 察顏觀色到了柔石先生的博愛與人道 。 同時我們還能看到 , 柔石在自已這部小說原創裏面, 經常書寫壹些詩古體詩話似的白話文 。 壹方面表達了柔石的傳統創方式 ,另壹方面還傳達了柔石先生文學作品的主觀策略。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扮演的《早春二月》裏的寡母文嫂 , 在調試上應該 , 就是禍死於這首悠幽切齒的“芙蓉芙蓉二月開 ”的吧 ?

〔四〕

柔石原創小說《二月》的結尾時刻, 蕭澗秋留下壹封字數極長的情信或者家書 , 這書信裏面 , 烙印壹般投入進了柔石對於男主人公蕭澗秋的壹片追隨與期待 。 我們試著來讀其中幾行 : “ 今天下午五時,有此處直駛上海的輪船 ,我想乘這輪船到上海去 。 此後或南或北 , 尚未壹定 。人說光明是在南方 , 我亦願壹瞻光明之地 。 又想哲理還在北方 ,願赴北方去墾種著美麗之花。時勢可以支配我 , 象我如此孑然壹身的青年 。 ”

看了柔石這信, 我還記得清清晰晰 , 原創《二月》的最後壹句話是 : “老誠的陶慕侃由怒轉笑 , 註視著她妹妹說 , 妹妹妳最好同我到上海去 。 ” 我們知道了 , 電影《早春二月》的結尾 , 與柔石《二月》的結尾不盡相同, 電影的結尾讓女主人公陶嵐自已壹邊喊著 , 壹邊自由的出走去了 。 她是去投奔自已心底中的蕭澗秋去了 。 其實今天來看 , 進步是必然的 。 然而進步歸進步, 進步也應當是與時俱進的 。我們的電影觀眾幾乎能夠感覺得到 , 《早春二月》女主人公陶嵐這樣壹種肆意大膽的放情飛奔, 估計恐怕並不壹是就是最最完善的人物收尾 。尤其在當時那樣壹個人文傳統渴望回歸的年代裏 。

小橋 ,流水,人家 。 畢競我們身居在壹個傳統的文明國度 。 午後的陽光傾斜了 。 我在將要別離寧海小鎮時刻 , 暗暗想到了柔石講的那句詩壹樣的文筆 : “人說光明是在南方,我亦願壹瞻光明之地 。 ” 我能不能這麽以為,柔石的原創《二月》 ,謝鐵驪的影片《早春二月》 , 它們確實 ,都是能夠壹瞻光明之地方 ? 柔石從前在《二月》裏面 ,寫到的南方的天 , 總是晴好的 。 至少人的心景是渴求晴好的。

芙蓉芙蓉二月開

壹個教師外鄉來 ……

做為電影觀眾, 我多少還是有了壹點迷惘 , 面對電影《早春二月》的教師蕭澗秋的壹來壹去芙蓉鎮 , 他往來芙蓉水鄉的這過往行程 , 究竟是為了什麽呢 ? 不管怎麽樣 , 蕭澗秋他的為人處事還是挺象壹名教員的 。至少他在江南小鎮上沒有誤人子弟 。我心裏還是願意柔石書寫《二月》那壹刻的心景是晴好的 。 人說光明是在南方 , 我亦願壹瞻光明之地 。又想哲理還在北方 ,願赴北方去墾種著美麗之花 。時勢可以支配我, 象我如此孑然壹身的青年 。

畢競柔石創作《二月》的時刻, 他的人 , 也仍然是身居在壹個向望文明和渴求進步的傳統國度裏 。 而且他至死也還是壹個熱心呼喚明光的青年 。 無論柔石原創《二月》 , 還是電影《早春二月》, 蕭澗秋雖然是匆匆的來 , 又匆匆的走開了 , 但他走的那麽的明朗 。他走的方向有壹點象影片二月壹開時候 , 那壹扇遙遙開啟的小窗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