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所講述的是壹個成長在意大利西西裏島詹卡多村莊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費多則是“天堂樂園戲院”的放映師,因為電影的穿針引線,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的感情。放映師所扮演的是個引領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壹直帶領著多多成長。在他死後,他留給多多壹盒膠卷,重新串連起多多遺失了三十年的回憶與情感。
在意大利南部小鎮姜卡爾多,童年的小多多不僅喜歡看電影,還喜歡看放映師艾弗達“剪”電影:在40年代的意大利小鎮上,電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經由牧師檢查,把認為觀眾不宜的鏡頭(比如接吻戲)嚴格地剪掉之後,才可以放映。所以,觀眾每當發現接吻鏡頭又被刪去了的時候,就會全場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觀眾們又會集體嚎啕大哭,總之電影院裏總是熱鬧非凡。
小多多把那些在轉動中帶來神奇影像的膠片視若珍寶,他的理想就是成為像艾弗達那樣的電影放映師。不過艾弗達看到了小多多的聰慧伶俐,他認為小多多將來壹定會有更遠大的前程,他勸小多多離開小鎮:“不要在這裏呆著,時間久了妳會認為這裏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小多多還很難理解艾弗達的話,他每天來放映室跟艾弗達學習電影放映。好心的艾弗達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壹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小多多把艾弗達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艾弗達雙目失明。小多多成了小鎮唯壹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弗達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多多漸漸長大,他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初戀的純潔情愫美如天堂,但是壹對小情侶的海誓山盟被艾蓮娜父親的阻撓給隔斷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蓮娜去念大學。傷心的多多從此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已經人過中年的多多回到家鄉,又見到了當年的戀人艾蓮娜,才發現當初艾弗達的苦心:當年艾蓮娜的消息被艾弗達偷偷隱藏起來,他把自己難以實現的人生夢想,寄托在眼前這個英俊明媚如陽光照耀的少年身上,為了多多的前程不被愛情耽擱,他隱瞞了艾蓮娜來找過多多的事。多多在影院的廢墟中找到了當年艾蓮娜留給自己的紙條,往事歷歷,人生的機緣巧合已經成為過去,更沒有辦法計較種種離合之間的得失。
故鄉的小鎮,電影已經被電視取代,昔日的電影院也已經滿目破落即要被炸毀來修建停車場。小鎮的人都想觀看影院炸毀,新鮮好奇的年輕人和感慨惆悵的老人們聚集而來。曾經容納小鎮人們的嬉笑怒罵的天堂電影院,轟然倒塌。
多多回到城市,他打開老艾弗達留給他的禮物:壹盤電影膠片,當初被刪去的接吻鏡頭都被接在壹起。當初小多多曾經那樣百般企求而不得的膠片,現在老艾弗達壹並送給了他,連同壹些令人緬懷的記憶、壹些流逝的歲月與夢想、以及那個已經過去的曾經帶給人們天堂般幸福感受的電影的時代
《鋼琴戰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壹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裏飽受著饑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
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壹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乳名招娣,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裏八鄉第壹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生子的父親--壹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她以家傳的青花大碗為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艷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為了聽到他的朗朗讀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為了引起他的註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終於,招娣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壹只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壹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為他做的晚飯蒸餃子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壹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遠行尋找初戀情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瞞珊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路人送回,執拗的招娣掙紮起身還要冒死去尋覓。恰在此時,駱老師意外地來了,她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淚珠從她美麗而又憔悴的大眼睛中盡情地滾落。
他再也沒有離開她,兩個人壹愛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禮後,年邁的招娣在悲慟中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駱老師自編的“識字歌”——人生在世、要有誌氣、讀書識字、多長見識……招娣沿著當年的小路向學校走去。教師裏,她的兒子駱玉生像當年的駱老師壹樣,以淳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置化,在她眼前,又出現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壹條小路
《海上鋼琴師》
壹九零零年的第壹天。郵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湧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壹無所獲。失望之余,他在鋼琴架上發現壹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壹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壹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壹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裏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專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家夥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這壹切都違背常規。”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該死的常規。” (Fuck the regulations)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壹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壹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登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壹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壹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裏看,和他四目相對,盡管女孩僅僅是在用窗戶的反射照鏡子,他卻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壹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壹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壹刻。)唱片錄制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給1900聽,他沒有把唱片給出版商,因為他不允許別人把音樂從他身邊帶走。他猶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給那位素不相識的女孩,卻在女孩下船的時候沒能如願以償,1900無法掩飾自己的哀傷,他失望地毀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裏。(後由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鋼琴中,這是1900唯壹留下的音樂記錄)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在某年的春天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但當他即將踏上土地時,他茫然的看著偌大的紐約市,凝視了壹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並沒有露面,直到船馬上要被炸毀前,Max拿到當年的唱片獨自在船上播放的時候,1900才在角落裏現身。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城市裏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鍵的沒有盡頭的鋼琴壹樣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臺,給自己壹個盡頭。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壹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那個他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賣掉的小號還給了他並對他說,壹個好的故事比壹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壹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壹生。
《泰坦尼克號》
為了尋找1912年在大西洋沈沒的泰坦尼克號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寶石,尋寶探險家布洛克從沈船上打撈起壹個銹跡斑斑的保險櫃,不料其中只有壹幅保存完好的素描-壹位佩戴著鉆石項鏈的年輕女子。這則電視新聞引起了壹位百歲老婦人的註意,老人激動不已,隨即乘直升飛機趕到布洛克的打撈船上。原來她名叫露絲?道森,正是畫像上的女子。
《美麗人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意大利。
圭多是壹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壹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壹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壹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壹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意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裏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準。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壹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樸、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壹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壹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註意,圭多索性跳上講臺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裏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壹起。魯道夫壹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遊戲,壹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裏,只見人去樓空,家裏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壹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壹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裏,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裏,圭多壹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裏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壹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壹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壹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麽想要壹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饑餓、恐懼、寂寞和壹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遊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壹天深夜納粹準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壹個鐵櫃裏,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壹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裏爬出來,站在院子裏,這時壹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壹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與多拉母子團聚。
《畢業生》
本恩的父母忙著籌備慶祝他畢業的家庭晚會,但本恩卻對未來生活感到茫然。來客中的魯賓遜太太對這個小夥子很感興趣,不斷挑逗本恩,但被拒絕。可是日子如此無聊,不久後他開始了同魯賓遜太太幽會,同時他也愛上了她的女兒伊萊恩。魯賓遜太太知道真相後堅決反對,並想盡辦法拆散兩人的交往。本恩終於找到機會向伊萊恩表白了愛意,並坦承了自己的墜落,只是沒說出那個夫人的名字。伊萊恩原諒了他,但魯賓遜太太的震怒使伊萊恩猜到了壹切。她傷心地決定與別人結婚。本恩得知這壹消息,不顧壹切向教堂沖去,他要盡最後力量挽回愛人的心……
《美國往事》
以拍攝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籍導演瑟吉歐·萊昂,帶領觀眾橫跨四十余年,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敘述四個從小壹起長大的童年玩伴之間糾葛的恩怨情仇。
金獎影帝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飾演面條,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與其夥伴的犯罪生涯為主軸,是壹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時代背景跨越經濟大恐慌、禁酒令及第壹次世界大戰等美國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員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飾壹角;本片當年曾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而曾為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堪稱意大利國寶級大師的埃尼奧·莫裏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獲得金球獎的最佳原著音樂提名,埃尼奧·莫裏康以憂傷懷舊的配樂,將觀眾帶回多年前紐約的猶太人區,重溫昔日風情。
這是瑟吉歐·萊昂內“美國三部曲”之壹,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壹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壹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壹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幹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壹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壹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夥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