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電影:《蘇利文的旅行》(1941年)
《和妳壹起探索看電影的門道》Day 670
電影是時代的魔鏡,歡迎妳每天19:05和我壹起,轉動時間軸,壹起來看了不起的電影。
如果妳對我們之前的內容有印象,妳就會發現,整個1930年代的好萊塢,基本就是“神經喜劇”的天下,伴隨著二戰爆發和審美疲勞,觀眾對傳統的歡喜冤家劇情已經缺乏熱情,他們需要新的刺激點,在進入1940年代之後,好萊塢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反套路”的作品,《蘇利文的旅行》就是其中典型。這是壹部1940年代典型“反”好萊塢套路的喜劇,講述了壹位名叫蘇利文的電影導演體驗生活的故事,喜劇是這位導演擅長的風格,也不知道他搭錯哪根筋,決定下壹部作品要拍嚴肅認真的社會問題劇。於是,他打扮成流浪漢,開始深入民間體驗疾苦。
這壹體驗不要緊,他真就被當成流浪漢被抓了進去,好不容易從監獄裏被撈出來,導演身份得以恢復,制片人也籌到了拍攝”偉大現實主義電影“的資金,蘇利文搖搖腦袋,算了算了,還是拍喜劇片吧,勞動人民真的不需要現實主義,他們自己的日子就夠現實主義的了。
相信妳也看出來了,《蘇利文的旅行》作為壹部喜劇,不再滿足於小打小鬧,而是通過極富諷刺意味的場景,投向了社會批判和情節顛覆,它充滿智慧、諧謔和憐憫之情,而且用最直接的方式探討了喜劇片的功能。
按照法國電影學者喬治·薩杜爾的觀點,《蘇利文的旅行》是導演普雷斯頓·斯特奇斯的“信仰的自供與宣言”。法國電影新浪潮領軍人物特呂弗更是將普萊斯頓與弗蘭克·卡普拉、劉別謙、萊奧·麥卡雷合稱為“美國喜劇四重奏”,足可見普雷斯頓·斯特奇斯在喜劇電影方面的重要性。
另壹方面,我們要承認,歷史對《蘇利文的旅行》是不公平的,1990年代之前,沒有太多的人真正認真欣賞過這部電影,直到2000年,科恩兄弟根據他們在《蘇利文的旅行》中獲得的啟發拍攝了《逃獄三王》,《蘇利文的旅行》才因為《逃獄三王》的成功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並在後來的“AFI百大經典電影”中殺入前70名,成為無可替代的經典。
它的結構和風格是那樣的復雜、多重,它認真探討了喜劇電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它引導了後世電影人思考“我們為什麽要拍喜劇片”
它巧妙融合了悲情通俗劇、鬧劇、監獄電影、社會紀錄片、打鬧劇、喜劇、愛情劇、動作劇,甚至音樂劇等多種元素,這壹點,至今沒有哪壹部電影能夠輕松做到。《蘇利文的旅行》,永遠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