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朱莉第壹次見到小男孩布萊斯那雙藍眼睛的時候,心中的小鹿便噗噗亂撞,那壹刻的怦然心動,讓她愛上了這個英俊又害羞的男孩子。可不幸的是,布萊斯對她毫無感覺,甚至還有點討厭這個像狗皮膏藥壹樣黏著自己的家夥。
布萊斯心中的偏見傷透了朱莉的心,但當朱莉決定不再喜歡他的時候,他卻開始想念這個女孩,並逐漸認識到她的美好。他也才明白,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故事的結尾當然是皆大歡喜,朱莉和布萊斯重新種下壹棵無花果樹,手指觸碰的那壹刻,他們相視壹笑,初戀如此美好。
講這個故事是因為,朱莉和布萊斯截然不同的情感反應、步調不壹的感情狀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就像電影《怦然心動》的影評裏所說的:當妳喜歡我的時候,我不喜歡妳;當妳愛上我的時候,我喜歡上妳;當妳離開我的時候,我卻愛上妳。是妳走的太快,還是我跟不上妳的腳步。
在感情裏,有人會像朱莉壹樣,壹見鐘情,奮不顧身;有人則像布萊斯壹樣,暗生情愫、日久生情;還有人相守相伴,心懷依戀。
愛情難道只有壹種定義嗎?今天就讓我們壹起來聽《壹見鐘情與相濡以沫,哪種感情才是真》。
每個人都渴望真愛,尤其鐘情於浪漫愛情。
有句話說,人的壹生需要兩次沖動,壹次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壹次是奮不顧身的愛情。這種奮不顧身、為愛癡狂的浪漫之愛,躁動著我們的神經,讓我們禁不住在電影裏、在話劇中、在小說裏、在詩歌中,盛情歌頌、大加贊美。
久而久之,我們似乎覺得,愛情就應該是這種樣子,熱情似火、真愛至上。而父輩那種日久生情、相濡以沫的“含蓄”、“慢熱”、“遲鈍”,卻讓我們覺得不夠酷、不夠熱烈、不夠浪漫。我們覺得,那些感情充其量只能算作親情,可是我們追求的是愛情呀!
《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這本書提出,出於生存繁衍的需要,人類進化出了三種引導求偶和繁衍的基本腦系統:壹種控制性欲,壹種反射浪漫愛情,另壹種掌管深深依戀的情緒。這三種最基本的神經系統之間的有效互動,產生了大量靈活的組合,也讓我們每個人的感情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形成了性沖動、浪漫愛情、依戀情緒
比起前面的波浪洶湧,依戀情緒像條小溪,波瀾不驚,但延綿不絕。《詩經》那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描述的就是這種狀態。
本書指出:依戀情緒是三種基本沖動中最高雅的,是滿足感、分享感、與人合二為壹感的結合。想想看,當我們回到家壹起擠在沙發上讀書看電視,當我們看電影時我們壹起笑出聲,當我們手挽著手閑庭信步地走在公園裏,當我們在深夜朦朧中還不忘給另壹半蓋上被子,還有什麽比這更美好的嗎?這是壹種更深沈的愛意,心理學家稱其為“夥伴愛”,他們提出,為了提高後代的存活率,靈長類動物發展了壹套內生的依戀情緒體系,促使幼崽從最初看護者之外的人那裏謀求慰藉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