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者,壹封家書到國寶,紀錄片,綜藝,都獲得了豆瓣的所有好評。
這部紀錄片只有五集,但壹經播出,豆瓣評分飆升至9.3,承包了觀眾壹年的淚點!
這部紀錄片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央視制作這部紀錄片,再壹次讓我們明白了什麽是“所謂的大學”,不僅有建築,還有大師。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印象深刻的同學應該還記得電影《壹無所求》中,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當時就讀於西南聯大。
正是因為對《不問》的贊譽,這部電影也被稱為清華大學的宣傳片。
但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才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從“不題,西東”也可以看出國立西南聯大的學風。
上課的時候,敵人進攻了,同學們只好帶著課本去防空洞或者去隱蔽的地方繼續學習。
下雨天,我聽不到老師在說什麽,所以大家都坐著不動,聽著雨聲。
然而就是這樣壹所在戰火中倉促建立的學校,連校舍都買不起。但建校8年來,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壹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位兩院院士、1多位人文學科大師!
這個學校簡直就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西南聯大,現代人大多沒聽說過。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北大、南開在長沙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但沒過多久,侵華日軍逼近長沙,臨時大學不得不分三路遷至昆明。200名師生歷經艱辛,歷時68天,穿越湘、黔、滇三省,行程3200余裏,終於抵達昆明。
更牛逼的是從長沙到昆明,所有師生完全是從長沙走到昆明的!
張雪峰談西南聯大搬遷的歷史。
然而,到達昆明只是壹個開始。當時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沒有校舍,只能在出租屋、中學、禮堂上課。
直到梁思成和林到達昆明,校長立即請他們設計校舍。他們設計的圖紙因為學校經費的原因,加班加點改了壹遍又壹遍。
從高層到低層,低層到平房,磚墻到土墻!
學校建築最終會看起來像茅草屋。
但這並不影響辦學。
西南聯大成立後,三校校長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組成常委會,領導學校事務。
壹所傳奇大學的序幕就此拉開。
清華作為西南聯大最年輕、經費最多、規模最大的校長,梅貽琦在西南聯大的貢獻最大。
行事謹慎公正,即使在日本飛機轟炸的時候,也能保持文人的風雅;但在重大決定之前,他幹凈利落。
所以學生願意“支持梅校長”。
雖然梅貽琦貢獻最大,但三位校長團結壹心,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利益和各自學校的利益而面紅耳赤。
更傳奇的是,當時國立西南聯大的師資水平是當今任何壹所學校都望塵莫及的。
據統計,1941年在國立西南聯大任教的教授、副教授有179人,其中156人有留學經歷。
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之前,所有的教授和學者都有豐富的家庭背景,但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他們都很窮。
梅貽琦總統當時為了補貼教師的生活,幾乎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每個假期,他只能買得起壹碗菠菜豆腐湯。
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經在街上被乞丐追逐乞討。朱自清好糾結,說:“別問我要錢,我是聯大教授。”乞丐聽後,扭頭就走。
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為了給妻子治病,害怕給學校抹黑,天天裝乞丐。他去菜市場撿不要的骨頭,給老婆煲湯。
學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據壹些記載,當時的大學生窮得連強盜都懶得看壹眼。
學校建築是壹座茅草屋。每次下雨,上鋪的學生都要打傘,防止雨水從不斷擴大的茅草縫隙中落下。
學校資金有限。學生每學完壹年的課程,都會把教材轉給下壹班的學弟學妹,同時向學長學妹借自己需要的書。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教授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沒有被消除。
“清靜課桌”的稀缺和國破家亡的憤懣,讓當時的學生更加渴求知識。
而* * *有了戰爭經歷和艱苦歲月,也讓師生關系更加親密。
陳岱孫回憶道: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這些師生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
這些學生,包括吳大猷學生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還有鄧稼先和中國!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感謝了吳大猷教授的教學。
82年前,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告訴我們,大學的學風應該是這樣的!
如果妳不能安全的活著,就讓生命落地吧!
那是最好的時光,也是最壞的時光。
現在,是壹個悲傷的時刻。
我們可以安穩地生活,但絕不會像西南聯大那樣看不到學風。
大學生上課睡覺,攀比物質奢侈品成了潮流,潛心學術研究的人成了笑料。
這麽大的世界,不可能再有壹張安穩的書桌了。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在心中,但我希望妳能坐在安靜的書桌前,完成妳的學術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