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過億的國產電影
本報訊 盡管去年票房達到了100億,但是核對去年上映的國產影片票房數字和投入成本,發現投資電影並沒有看起來那麽賺錢――去年國產片上映的數量是117部,如果按照制片方宣傳的成本為準(某些影片有虛報成本的狀況),***有101部票房成績不及投資2.5 倍,難以回本,占整體片量的九成。 2010年,票房過億國產片有17部,票房在5000萬元左右的有8部,近五成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成績在2000萬至500萬左右徘徊,票房成績在100萬及以下的電影有20多部。其中,號稱投資1.2億的《精武風雲》收1.36億,刨去影院分成,光靠票房遠不夠回本;《全城戒備》號稱投資1億港元,但內地票房只收8800萬人民幣,香港票房收309萬港元;投資7000萬左右的《劍雨》雖口碑不錯,但票房僅有6600萬;而投資8000萬的《西風烈》本期待票房過億,結果只收入6600萬;打著投資7000萬、中國首部3D大片旗號的《唐吉可德》最後只收3400萬;而分別高喊投資2000萬美元的《蘇乞兒》和過億人民幣投資的《東風雨》,如果投資數目水分不大,那前者4820萬、後者2870萬的票房成績堪稱全年最慘。 談到2010年電影賠比賺多,《觀音山》制片人方勵分析:“如今電影是四六分成,投資人拿四,院線拿六。舉例來說,壹部電影票房是1個億,分到投資人手裏就只有4000萬,那我要賺回這4000萬得投入多少拷貝啊,起碼得要投放500至1000個拷貝吧,壹個拷貝制作費是8000元至1萬元,妳自己算算賬,所以單純從票房來達到賺錢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能收回成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繁榮只是表象”,新影聯負責人高軍呼籲,“目前電影業的虧損率已經高達70%,是時候給電影市場降降溫了”。 望樓主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