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壹個木匠丹尼爾·布萊克的視角,將個人生存的故事置於社會環境中,將觀眾帶入壹個從未在媒體和壹般社會認知中出現過的底層空間。主人公布萊克因為心臟病無法繼續工作。在壹系列申請失業救濟金和為了滿足救濟條件而不得不申請工作的行為中,他徒勞地四處奔走,在機構中結識了單身母親凱蒂和她的兩個孩子。他們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相互扶持,但貧窮的生活還是讓他們失去了尊嚴。影片最後,布雷克通過在墻上寫下“我是布雷克”進行了無聲的反抗,最終布雷克在浴室突發心臟病去世。
底層人民:困境與關懷
布萊克,壹個老人,是壹個木匠。因為心臟病,他不得不停止工作,申請社會福利。但救助中心的流程極其緩慢,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在努力找工作,才能付給他救助金。但從來沒有獨立生活過的布萊克,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變化。同時,信息時代升級的社會體系也讓他陷入困境。所有的信息都需要計算機來完成,這對他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尷尬的困境也意味著布萊克在某種程度上被這個社會拋棄了。在辦公室裏,布萊克還遇到了同樣面臨困境的凱蒂。政府給她分配了廉租房,不顧實際情況,離她老家幾百公裏。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被迫搬家。因為不熟悉道路,她遲到了幾分鐘,津貼被終止。第二天,她的孩子就要開學了,她沒有辦法,只能剩下壹點錢。但是,工作人員完全沒有考慮到凱蒂的情況。即使布雷克為她出頭,他們仍然堅持說體制內的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工作,這件事與布雷克無關。像凱蒂壹樣,布萊克失去了妻子,沒有孩子。凱蒂作為單身母親,不得不獨自撫養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因此,通過社會福利系統尋求幫助是無助的,他們都是那個僵化和愚蠢的社會福利機構的受害者。在影片的最後,布萊克在悼詞中想要的只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應得的尊重,但他直到去世都沒有得到。為了滿足孩子的學費和日常開銷,單親媽媽凱蒂只能選擇出賣自己賺錢。此外,影片中所謂的“椰子害死更多人”也象征著現代社會中完美的制度。人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被制度碾壓,人的溫暖改變不了任何結果。體制在無形中維系著這種自私和冷漠,這無疑剝奪了人的尊嚴,甚至是生存的可能,並引起觀眾對底層民眾生存狀態中無數危機的關註。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中所展現的普通個體之間的自由互助更加感人。在救助中心目睹這壹幕的布萊克,壹直關心著凱蒂和她的孩子,幫助他們修繕房屋,安頓下來,在凱蒂去做清潔的時候幫她接孩子放學,用他僅有的壹技之長為她分憂。此時的布雷克被繁瑣的手續牢牢困住,無法申請補貼的布雷克只能賣掉自己的家具。後來他絕望的時候,是黛西在他門外說的壹句話,把他從絕望中拉了出來。影片最後,在凱蒂找到的經紀人的幫助下,布萊克有了再次上訴的機會。凱蒂當時和他在壹起,但布萊克死於心臟病發作。兩個陌生人,相互扶持,度過了人生的艱難時光。影片中,由於援助機構無法為女性提供日常用品,凱蒂被迫在超市行竊。超市經理看見了,讓凱蒂偷。唯壹願意向布萊克伸出援助之手的,就是他身邊那些善良的小人物。賣中國貨的黑人鄰居幫布萊克填申請表。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安多次試圖幫助布雷克獲得幫助,雖然都以失敗告終。影片最後參加布萊克葬禮的,除了鄰居和凱蒂的家人,只有壹些因為法律援助才剛剛認識的人。這些低層人物之間的擔憂是令人感動的。雖然都面臨著最艱難的處境,但他們並不吝嗇彼此的感情,小人物之間的溫情無疑能給觀眾帶來些許安慰。
圖像呈現:現實主義美學
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認為,電影應該盡可能不受主觀幹預,不應該導演帶有明顯作者特征的電影,讓鏡頭無限接近社會現實。電影《我是布雷克》嚴格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將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相結合,不插入過多的主觀表達,壹切按部就班地跟隨布雷克的動作和節奏,只負責真實記錄和再現底層人物的困境和苦難。
影片以布萊克和福利評估員關於妳是否能獨立行走,是否能把手放在外套口袋裏的壹段長長的對話開始。沒有畫面只有對話,讓觀眾把註意力集中在可笑的對話上。評審員平淡無奇的提問讓觀眾和布萊克漸漸陷入焦慮。這段對話實際上表達並批判了英國社會制度的僵化。影片中,布雷克背著背包或口袋走在街上的場景被多次展現在全景中,與周圍的路人融為壹體。導演是在提醒,布雷克是眾多底層人士中的壹員,不是特殊的存在。此外,導演使用了大量的固定鏡頭,客觀地記錄了布萊克的壹生,讓觀眾成為整個故事的旁觀者,觀察影片中的事件。例如,在影片中,布萊克與他的黑人鄰居相處融洽。他斥責鄰居不及時處理垃圾,還幫鄰居收快遞。這種鄰裏關系反映了壹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再比如影片中,布雷克在學習使用電腦登記信息時,咨詢了工作人員和周圍的人。但畢竟幫助有限,布萊克需要不斷感謝。折騰半天,電腦顯示填充時間結束。在固定的鏡頭下,布雷克的迷茫和浮雕中心的喧囂讓觀眾感到無助,展現了日常真實的現實主義電影美學。
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還體現在導演對色彩和自然光效果的運用上。影片在呈現陽光明媚的場景時,始終是壹種灰冷的基調,與英國冬天的基調壹致,既保證了影片現實主義風格的表達,導演也想為觀眾營造壹種蕭瑟的意境,暗示影片中布萊克、凱蒂等底層人物的生活環境壓抑、單調、冷漠。在表現人物在公寓內活動的夜景時,導演利用蠟燭或電燈的光效,構造暖色,營造祥和的意境,表現底層人物之間相互幫助的美好狀態。但在凱蒂的公寓、黑人鄰居的公寓、布萊克的公寓,暖色是不壹樣的,說明人物的光源與燈光的投射是壹致的。在影片中,導演遵循現實主義的審美取向,運用自然真實的光效和色彩,塑造了壹個簡單樸素的形象。
標簽
電影《我是布萊克》通過布萊克的經歷諷刺了僵化的社會福利制度和低效的官僚主義,但更重要的是在於對底層民眾的人道主義關懷。布萊克和凱蒂的互助是體制外的溫暖延續。這種相互關心與任何利益無關,只是出於人性的壹種基本的愛和同情。為底層發聲是導演個人的堅持,也是對社會冷漠的壹種反抗。影片再次證明,肯·洛奇試圖通過真實呈現底層民眾的生活,啟發觀眾反思現實,喚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