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人都是身不由己。這是我看完電影《刮痧》後最大的感受,受到業內人士的青睞。隨著畫面的推進和故事的演繹,壹個中國家庭在美國社會的遭遇水落石出。
以細節為支點
從藝術的角度,不難看出。導演發揮的是電影的敘事潛力,而不是對劇情的有意安排。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在每壹個細節中都凸顯出來。這些細節是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對話、動作來完成的。支撐起整部電影的框架。
電影開始時,徐大同設計的遊戲軟件獲得了壹個獎項。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了!”“在頒獎大廳外面,有示威者指責電腦遊戲太暴力。昆蘭的兒子和徐大同的兒子丹尼斯發生了沖突,並拒絕道歉。徐大同當眾打了丹尼斯壹巴掌。從警察局接我父親時,走進公寓,警衛用懷疑的目光看了他們壹眼。這些在後來的聽證會上都成為了對大同不利的證據。徐大同在美國奮鬥了八年,美國給了他成功和榮耀。但是中國的中醫刮痧療法很快就把他推到了美國的對立面。讓他想和家人壹起回到中國,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這種變化看似是中西文化的沖突,但實際上反映了壹個更重要的問題:文化反思。中國人把自己的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可以通過打丹尼斯來表示對老板昆蘭的尊重,但昆蘭無法理解中國人的這種“亂七八糟的邏輯”。而美國人則將孩子視為社會財富,在錯誤地認為刮擦是壹種虐待後,堅決將孩子與父母隔離,繼續收集證據。其目的是確保兒童不受傷害。
以家庭為切入點
美國人看了這部電影後,經常帶著中國情緒談論父子之情。大同和他的父親大同和丹尼斯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
在法庭上,大同為了不讓父親拿到綠卡,謊稱刮了自己;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和妻子壹起隱瞞了真相;為了給兒子送聖誕禮物,我冒著生命危險爬上了九樓。電影中機場的那場戲相當精彩。在含淚告別的時候,我要出門去福利局“偷”兒子壹起冒險回國。在三代人激情擁抱的時候,他的父親冷靜地勸兒子留下。在送丹尼斯回福利局的路上,大同和緊隨其後的警車玩了壹局,只為讓兒子多享受壹點父愛。
在租來的小屋裏,分居的簡和大同喝得酩酊大醉自稱混帳的場景,赤裸裸地暴露了他們內心的痛苦。這種痛苦只是因為刮痧這種在中國很常見的中醫療法,在美國導致了壹個家庭的解體。
我們不難感受到影片中的深情。但是,大同的錯誤是虐待兒子。這個罪名簡直不可思議,反映了美國不拿事實說話的法律空白。檢方聘請的美國律師在法庭上這樣描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卻不跟主人打招呼就摘下來吃。當人們阻止他時,他不僅不聽勸阻,還打砸了他的桃花源。他吃了別人辛辛苦苦煉出來的藥丸,吃了它,打死了它的主人,還毀了它的作坊才走——這樣壹只野蠻倔強的猴子,在電子遊戲裏被徐大同刻畫成了英雄……”,證明移民美國的徐大同有暴力傾向。他的“奉獻”讓人質疑他的目的是保護孩子還是拆散其他家庭。
貫穿全劇的矛盾始終敲打著觀眾的思想。美國的人,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嗎?為什麽壹個和睦的家庭會無緣無故被這件事爭議這麽大?這就是所謂美國精神的精髓嗎?還是只是美國社交遊戲的壹個小插曲?
以文化為導向。
鄭曉龍導演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沒有好壞之分。甚至沒有高低之分。然而,壹個民族的文化意識和寬容是非常重要的。壹位美國觀眾告訴我:‘壹個沒有文化和文化遺產的民族是壹種恥辱。’"
這部電影從各個角度探討了人的性格和尊嚴,符合優秀電影關註人的原則。卓別林壹直認為“悲劇和喜劇其實是分不開的。”雖然瓜莎在好萊塢有壹個美好的結局,但它總是充滿了含淚的微笑。美國文化中關心人的元素此時顯得極其蒼白,這從公寓保安的壹句“早知道他會爬,我就讓他進來了”就能解讀出來。簡對於昆蘭為什麽會對大同為父親刮痧的表白感到不解的回答:“因為他來自中國”也凸顯了中美文化的差異。
這部電影的感人之處不僅在於它提醒人們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提醒人們反思自己的文化,還在於它是壹個細膩感人的故事。在中國電影普遍將商業價值和文化內涵混為壹談的時候,它的出現預示著兩者的結合。
家裏有人愛看體育節目,NBA壹定要看。過了很久,我懵懂的老張問我,姚明呢?老張經常看到中國新富在球場上揮汗如雨。我也不懂體育,想了想回答,姚明是新壹代中國人的代表。不知道智商怎麽樣,情商肯定高。
這句話來自於他接受媒體(多為美國記者)采訪的很多片段。他看起來平靜而機智,但他很友好。面對狗仔隊刁鉆的提問,他迅速避開地雷,幽默而激烈地將對手甩開。妙語連珠的姚明深諳作為壹個美國人在媒體面前取悅記者和觀眾而又不失身份的策略。或許是因為長期的經歷和經紀人的培養,姚明不僅英語熟練,思維方式也非常本土化。
全球化正在侵蝕每壹個角落,包括二十世紀驕傲富裕的美國。姚明比上壹代移民幸運。生長在文明的中國,他們沈浸在歐陸風情和美麗的雨裏。他們不需要背負太多傳統價值觀的包袱,也不需要接受太多西方人驚訝目光的洗禮,所以他們沒有機會為了融入而在異鄉品嘗轉型的痛苦滋味。在我看來,電影《刮痧》充滿了這種痛苦。
主人公徐大同,壹個新移民,來到美國八年,帶著美國夢努力工作。作為電子遊戲項目的設計師,他最終獲得了成功,贏得了老板的認可和友誼(美國主流文化的象征)。影片開場是大同在行業慶典上以典型的美國口吻發表的獲獎感言。從他講話的內容和語氣可以看出,他對美國心存感激,對自己在美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在美國,只要妳努力,就壹定會出人頭地。大同認為自己還是這個國家的壹份子,不再是異鄉的異鄉人。他和妻子簡,還有他們的兒子丹尼斯,為了讓下壹代順利進入私立學校,早日成為美國社會的精英,堅持在家裏說英語,即使在場的是完全不懂英語的父親。他們和普通的美國中產階級壹樣彬彬有禮,說著壹樣的情話,開著壹樣的玩笑。然而,考驗隨之而來。
大同帶著父親去了美國生活,丹尼斯的背上卻被爺爺刮出了印子。這些在美國人眼中觸目驚心的“傷疤”,只是中國人眾所周知的自我治療。不幸的是,徐大同被指控虐待兒童,不允許會見他的孩子。但他無法向法庭證明刮痧是合法的醫療,因為美國沒有時間和興趣去慢慢了解地球另壹邊的文化根源,它只是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
在向當局討回孩子的訴訟中,矛盾就像鞭炮快速爆炸,留下的是硝煙和紙片,就是所謂的文化差異,還有美國式的利己主義和強硬的傲慢。他們逼迫大同承認他們內心還是來自中國的。
比如丹尼斯在遊戲裏打了老大的孩子,大同沒能讓兒子道歉。為了教育孩子,也因為不能在老板和家人面前下臺,他打了兒子。他覺得這是給老板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育好孩子。爺爺看到了也很贊同:“當面教兒子,背後教老婆”,“打是親,罵是愛,不打是不能成功的。”美國人(包括在美國長大的丹尼斯)堅定地認為打孩子的父親是惡魔,為了尊重別人而打罵孩子的父親更是不合理。
另外,大同作為技術精英,可能沒有太多機會充分接觸現實社會,以至於在後續的訴訟中處於劣勢。他不熟悉法律程序(即遊戲規則),不能提供有力的證據,拒絕聘請家庭法專業律師,堅持聘請版權律師,壹個他信任的朋友來代理孩子的案子,為自己辯護。對方律師擅長這個,指責大同暴力——孫悟空,大同設計的電子遊戲英雄,偷仙桃,毀丹爐。按照西方的價值觀,玩忽職守,肆意侵犯私有財產,是典型的流氓行為。這位技術嫻熟的律師為了打贏官司,故意對西遊記斷章取義,惡意誤讀,把叛逆的主人公稱為流氓。大同不知道對方設計了壹個圈套來挑釁他,所以他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壹個很好的機會,陷入了劣勢...
雖然八個春秋能讓人學到很多東西,即使影片結局是雲開霧散,明月當空,大圓滿被翻盤,但異鄉遊子的血緣關系卻遭到了別人的質疑,身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我覺得壹點都不好吃。
《刮痧》是壹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故事真實純粹,讓人心生感激,催人淚下。影片詮釋了人間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對社會的和諧向往。同時,文化差異導致的跨文化交際失敗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主人公徐大同來到美國八年了,有著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作為遊戲開發商,新開發的遊戲賣的很好。在壹年壹度的行業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了。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他在夢中驚醒。他的兒子丹尼斯發燒了,還胃疼。剛來美國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藥瓶上的英文說明,用中國的中醫療法“刮痧”給孫子治病,這在壹次小事故後剛好成為徐大同虐童的證據。壹個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在法庭上讓他難以辯駁,最終失去了對兒子的監護權。為了讓即將回家的老父親見到孫子,徐大同違法從兒童福利院“偷走”了兒子。為了讓兒子回到幸福的家,被迫與妻子分居;為了拿回給兒子的禮物,幾乎瘋狂地與劫匪搏鬥;為了和我在平安夜的家人團聚,我冒著被殺的危險爬上了通往我在九樓的家的管道....................................................................................................................................................
《刮痧》所表現出的中美差異,不僅僅是中美兩國在法律和道德標準上的差異,還有法律原則、觀念甚至中醫理論上的差異。由於時間和空間的差異,中、美、東方存在文化和觀念的差異,進而表現為行為沖突。從時間上看,差異主要表現在國家的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上;從空間上看,中西方的差異是由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原因造成的,表現為民族傳統的精神背景、文化背景、哲學背景。所以在分析電影的時候,不能只停留在具體的故事上,還要從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來分析。
我們先來看看文化的起源。首先,中西方哲學觀不同。西方崇尚理性主義實證主義,其醫學-解剖學也是基於這種哲學思想。所以對於“刮痧”這種口頭知識是無法理解的。中國哲學的特點是“天人合壹”,即探討自然與人的關系。儒家重視人文道德,教人如何做人;道教強調宇宙的進化,教人順應自然。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庭上,當徐大同向他們講述“刮”的原理時,法官無法理解他的辯護,認為他在胡說八道,甚至他的辯護律師在這方面也無法理解他。其次,在意識上,中國看重群體意識和整體價值,認為人應該為家庭和社會做貢獻;西方強調個人主義,追求個人自由,自由思考和選擇。在電影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徐大同是如何痛苦地向妻子隱瞞真相,以便不讓他的老父親擔心。如何從兒童福利院“偷”走丹尼斯,才能讓即將回國的老父親見到孫子。中國人非常重視家庭倫理。他們重視每個人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強調家庭的觀念和感情。因為西方文化壹直是尊重個人想法的,他們從小接受的是“獨立精神”的教育,與家人的感情比較淡薄。美國父母尊重孩子的行動自由,允許孩子在大原則範圍內自由發展。第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全面的,認識到整體與事物的普遍聯系,追求人與自然的完美統壹。西方的思維模式是分析型的,這種思維文化群體的形成更為正式,權利、責任、身份分配有序。所以,對中國人來說,美國人的思維顯得冷酷無情,不近人情;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含糊不清。
再來看文化差異,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比如人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社會心態、審美觀念等等。壹個人可以長期生活在另壹種文化中,掌握它的語言,知道它的習俗,但不壹定能理解它的某些部分的價值觀。徐大同就是壹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在深層文化中,徐大同仍然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現在處事觀、家庭觀、交友觀上。在對事物的看法上,美國人喜歡面對事實,表達自己的觀點,擁有可靠的信息。由此可見,美國人是在事實的基礎上處理問題,談事情的。在事實面前,中國的人情似乎更重要。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兒童福利局在法庭上列舉的證據,以及請來的證人有多麽令人信服,雖然在中國人看來不可思議;徐大同描述的只是他有多愛他的兒子,但沒有有力的證據;影片還有壹個細節,就是兩個孩子打架。徐大同當著昆蘭的面打了孩子壹巴掌。後來他對昆蘭說:“我打孩子是為了表示對妳的尊重,不是給妳面子。”這涉及到東西方對孩子的態度。中國人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如果他們是我生的,他們就屬於我。盡管徐大同認為打孩子是對朋友的尊重,但在昆蘭看來,打人是違法的,不管打人的是誰。美國人認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很少為孩子決定任何事情,而是讓孩子自己奮鬥。在朋友看來,東西方文化也包含著不同的含義。愛德華·斯特瓦德& amp米爾頓·貝內特(Milton Bennet)談到美國人的友誼時說:“盡管美國人保持著許多友好和非正式的關系,但他們很少擁有如此深厚和持久的關系。理想的狀態是美國式的友誼,這種友誼是建立在自然發生,相互吸引和溫暖的個人感情基礎上的。人們選擇他們的朋友,同時,他們將友誼與社會或工作義務分開。”在中國,情況有所不同。交朋友就是時間越長越好,承擔的義務越多。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中國人對他們的朋友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如果他們有困難,他們應該拿出他們的錢來幫助他們。當昆蘭作證說徐大同打過壹個孩子時,徐大同指責昆蘭“我壹直把妳當朋友,妳卻在法庭上背叛了我!””昆蘭感到委屈和不解:“我只是說實話。“誠實是美國人最基本的美德之壹。妳編造壹個美國式的謊言,就相當於讓他放棄了自己的基本價值觀。
影片在展現中美差異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化趨同和文化融合的向往。從昆蘭走過唐人街的瓷器店,試著“刮”自己;當徐大同脫離危險時,樓下的警察和居民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當他爬到九樓時,昆蘭壹家和兒童福利院的領導都祝賀他幸福。《歡迎回家》,觀眾仿佛看到西方人已經跨越了中西文化的藩籬,開始走近中國的傳統文化。最終,人間真情占了上風。故事的結局是完美的,但是壹定不能忽視文化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加強交流和溝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壹個“大同”的世界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