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壹臺汽車的發明,到現在數以萬計的汽車在馬路上行駛,這些工業革命時代的產物無不在方便妳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汽車的樣式也在不斷的改變。汽車對於現在的我們是壹種出行方式,而對於電影,汽車更像是壹種時代的符號,壹部汽車就可以判斷出這部電影的時間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壹下,今年奧斯卡電影節,那些獲獎電影中有名的汽車。
《極速車王》?時間線:上世紀美國六十年代?汽車:GT40福特
作為壹部賽車電影,整個影片的內容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汽車巨頭福特在法國24小時勒芒賽車比賽大戰意大利知名跑車品牌法拉利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福特汽車用於參見賽事的福特GT40,這部車以車高40英寸而得名,於1966年至1969年連續包攬法國勒芒耐力賽冠軍,著實為福特爭足了面子。第壹輛福特GT?40問世於1963年4月1日,代號為GT/101。GT?40車身中部采用了高強度鋼質骨架,前後覆蓋以玻璃鋼板件,中置全鋁4.2升V8發動機配備Colotti四速變速器,以及計算機設計的雙A臂懸掛,當時壹推出就引起了轟動。
法國24小時勒芒賽事是壹個比賽強度極高的比賽,同(F1)、(WRC)並稱為世界最著名和最艱苦的三大汽車賽事。自從首屆比賽於1923年舉行以來,除了二戰前後的幾年以外(1936年,1940-1948年未舉行),勒芒耐力賽從未間斷過。主要規則就是壹輛車配置三個車手,輪流開車,每位車手駕駛時間不得超過4個小時,但是汽車不能休息,只能進行簡單的換胎、維修、加油等。影片基本還原了福特GT40在1966年第壹次拿下冠軍的全過程,但是參賽時,福特GT40的發動機並沒有使用第壹代發動機,而是壹款7.0L的發動機。
沒看過影片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影片,最棒就是剪輯手法,所以理所當然的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當然這部影片為我們展示了福特汽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賽車場上的榮耀,但同樣也是福特汽車壹直都抹不去的黑點。
小編對於這部電影的總結就是:汽車對於那些熱愛汽車的人來說是個心愛的玩具,而對於資本家來說,汽車永遠是壹堆金錢。
《寄生蟲》時間線:近些年?車型:奔馳邁巴赫?S級
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當選《寄生蟲》這部電影,對於這個人人都要講究平等的時代,這部影片卻表現出富人和窮人還是保持著巨大的階級差距,來諷刺著這個時代。作為壹部敘事片,大家可能很難註意到影片裏面有錢人家男主的汽車是什麽。其實,也不難發現,有錢人必然會選擇壹款有面子而且後排壹定要坐的舒服的汽車,所以奔馳邁巴赫S級就成為了電影富人的汽車。但遺憾的是電影中並沒有給出過多的鏡頭去展示這款車的型號,小編只是簡單的猜測,畢竟奔馳邁巴赫S級的車型實在太多,要去確定具體車型需要很多細節。
既然無法確定,那就從最便宜的奔馳邁巴赫S?450價格說起,官方指導價:139.88萬起,這還只是起售價,很多高端車型還有很多小則十萬元,大則數幾十萬的私人定制,再加上有些地方買車還有加價,所以壹款最便宜的奔馳邁巴赫S級落地起碼200萬左右。至於這款車外觀,邁巴赫立標就是身份的象征。駕駛體感和操控,小編只能說這些車設計出來就算再不好開也是給司機開的,就像電影裏面壹樣。買這些車的人更加在乎的這款車坐在後排的舒適度和身份地位象征。
小編對於這部電影的內容總結就是:窮人和富人對於現實,不單單是壹對反義詞,更是差距,這種差距是窮人遙不可及的,實現往往比電影更加殘酷。
《好萊塢往事》時間線:上世紀美國六十年代?車型:凱迪拉克Coupe?DeVille
昆汀導演的又壹部實力作品,雖然是壹部優秀的影片,但是觀影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對於那些不熟悉昆丁以前作品的人和不了解美國六十年代文化的人,這部影片還不如畢誌飛導演的《逐夢演藝圈》有意思。影片的非線性敘事和美國文化,壹直都是昆汀作品的風格。當然,最吸引小編還是影片中兩位男主的汽車,壹輛1966?凱迪拉克Coupe?DeVille。作為美國60年代無比誇張、奢華的汽車代表,凱迪拉克Coupe?DeVille壹方面展示著主角裏克·達爾頓在電影中的社會地位,另壹方面也展示著裏克·達爾頓人物的性格-渴望被人註視、認可且有些小虛榮。
美系車大部分靈魂都可以從這部車中體現,長寬高分別是5715/2037/1427mm,軸距3302mm的全尺寸車身。極度張揚和誇張的火箭式車尾,是那個年代的凱迪拉克最顯著的標誌,同時也是引領了壹個時代的標誌,甚至形成壹種汽車文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也是現在很多凱迪拉克的汽車依舊保持硬線條風格的原因。自動變速箱、無鑰匙鎖車、電子助力方向盤、電子助力剎車、電動座椅調節、自動空調、後輪空氣懸掛,儀表臺時鐘,有些配置放在今天依舊是豪華品牌汽車才配置的。
對於這部影片,小編很推薦大家去看,可以很好的了解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關於美國的很多文化。
說到最後
我們見證著汽車發展,汽車也成為了我們時代的符號,壹部汽車的壽命可能就短短十幾年,但關於它的符號永遠不會磨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