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陽發給小顧的短信上寫著:我父親的生命見證了壹個奇跡。他說他做了好事應該受到表揚。楊紅旗。
黃建新的《請贊我》和貝貝的原著《請贊我》只是在主要情節上有相似之處。由於原著人物身份的改變,新角色的加入,很多細節的精心設置等因素,《請贊我》比原著更加犀利大氣。如果原著講的是壹個堅持傳統理想,被現實打敗後徹底道德淪喪的人,那麽《贊美我》就把對社會浮誇的批判擴展到了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被人詬病的原著結局實際上和之前的北北結局形成了壹個並排的開放式結局,就像金基德在《撒馬利亞的女孩》結尾所做的那樣。怎麽選是觀眾自己的事。
壹個原本不太復雜的故事,如何改編,如何設置懸念,非常考驗編劇的功力。黃建新,簽了黃鑫和壹帆,把米易的身份從研究生變成了刑警;把楊紅旗這個狡猾單純如農民卻有城市痞子習氣的角色,改成木訥老實的魏凡式民工;譚薇,壹個有著許多男人人性弱點的配角(其實譚薇也可以看作是古國歌陰暗面的化身,用兩人的對話和互動來反映古國歌的內心沖突);加入了時期飾演的派出所等看似無足輕重的角色;補充細節如歐陽華的香奈兒香水,外面下著雨的謊言等等;經過這些過程,黃建新成功地將《北北》原著改編成壹個充滿黃特色的荒誕故事,冷眼旁觀社會妖魔鬼怪的現狀。
在這部電影裏,大部分人都是騙子,出於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少數老實人似乎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更可悲的是,這些老實人因為看到了太多的謊言,對身邊的壹切都充滿了懷疑,就像古國歌對女友米易抓犯人充滿了懷疑。後來,這部電影用壹個囚犯被逮捕和審問的鏡頭證實了米易的話是真的。但我不知道,古國歌對突然來求表揚的楊紅旗還是抱著同樣的態度——不信任,但他沒想到,看似簡單的調查過程,卻讓他陷入了壹個無法回避的道德陷阱。
在求證救人事件真實性的過程中,歐陽華先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工作不受影響而撒謊,然後在面對面的對峙中壓倒楊紅旗,後來又企圖用古國歌了結此事。甚至在嘗試之後(這壹段的臺詞被剪輯的不合理,其實就是“同學叫我報警”之後的那句“但是我怕他被抓到沒人管他爸”應該保留),他還不忘在米易和古國歌之間制造壹些矛盾。但最終由於西區慣犯的落網和招供,香奈兒香水和巷子裏的壹場追車,足以說明歐陽華並不像她說的那麽簡單,但畢竟她的前途因為古國歌和米易的驗證過程而毀於壹旦,而她又堅持消息的真實性,這自然不是古國歌想做的。
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救了人,為了給身患肺癌的父親壹個交代,楊紅旗想盡辦法證明自己,但他也清楚這個證明對歐陽華意味著什麽,所以他壹直在孝與德之間掙紮,所以他壹直避免見到歐陽華,但歐陽華在那個雨夜赤裸的身體對他這個年近38歲還沒有結婚的人來說,是壹個致命的誘惑。所以後來會有他觀察米易的目光凝聚在他裸露的小腿上的壹幕。如果他打不過自己,那麽他父親去世後,他可能會做他對歐陽華說的事。壹個勇敢的人在經歷了壹系列的不信任和冷遇後墮落成了強奸犯,而此時他卻得到了想要卻沒有得到的贊美。這不是莫大的諷刺嗎?但黃建新顯然不想以殘忍和反差結束,於是安排了村支書的微笑、葬禮儀式等壹系列不合理的細節,為第二個結局“楊勝利沒死,帶著兒子去了北京”做鋪墊。這樣的結局,楊紅旗自然沒有為了報復而強奸歐陽華,因為他自己為了村裏的利益,默許了村支書的謊言,還參加了壹個假的葬禮。村支書自然會告訴他,這壹切都是為了村裏的利益,自然可以得到村裏的表彰證書。於是楊紅旗得到了村裏和報社的雙贊,村裏免費打開了知名度。楊勝利的老人心情很好,因為他的兒子受到了表揚,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轉。大家看似皆大歡喜,但古國歌無法理解他做了什麽讓壹個誠實勇敢的騙子,他依然無法原諒自己。
影片中其他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也從不同側面展現了社會的奇特現狀。誇張和謊言成了時尚,而誠實和傳統成了笑話。村支書決定說謊,因為他知道說謊可以給村子和村民帶來更大的利益,得到上級的表揚,所以這種謊言不得不說;期間扮演的警察決定撒謊,因為如果芬香發生惡性治安事件,派出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的表揚就泡湯了;這些人都是為了得到表揚而撒謊,而楊紅旗這個唯壹壹個說真話而要求表揚的人,也被指責為不被信任,這充分體現了現代社會因道德淪喪而“不敢相信別人”的悲哀。鞏漢林的雜貨店老板也是個有趣的人。他不會為了幫助別人而說真話或假話,因為這是明哲保身的絕好方法,但壹提到他的雨衣,他的記憶力就糟透了。但是,後來他說起巷子裏發生的事,就亂問壹氣。其實,他可以大膽想象,那晚即使聽到呼救聲,他也不會出去,因為安全第壹是他的基本原則。回過頭來看主編,文革時期像“畝產十萬斤”這樣報道新聞的人,哪怕他每天讀四書五經,也只是把文革那種浮誇的文風換了個形式,展現在現在。至於那些可以麻木踐踏自己報紙的記者,他們之所以可以對自己的報紙如此不敬,是因為他們知道上面說的都是壹文不值,全是謊言。和這些人生活在壹起卻無法擺脫他們的影響,是古國歌感到窒息和無助,直至最終選擇逃離的重要原因。至於歐陽華的挑釁導致他和米易之間的隔閡,並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
從演員的表現來說,王這個老演員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是從劇情來說,他確實老了壹點。壹個會因為陷入道德陷阱而痛苦無助,甚至辭職離開的人,大概不會是這個年紀的老人;魏凡的表現絕對是壹個亮點。無論是他平時的結巴,著急時流利的語調,還是木訥的表情,他的表演都非常優美。缺點是作為壹個農民工,他的營養確實有點過剩。就算陳豪洗盡鉛華,也擺脫不了萬人迷的本來面目,但古老的國歌和結尾的痛苦與憤怒的混合表演還不錯。如果她是這部劇裏的花瓶,那她真的很委屈;至於托兒所,絕對是本片最大的驚喜。還好趙薇沒被允許玩米易。雖然她更符合《貝貝》中米易的原著形象——壹個喜歡酸的小女人,但我更喜歡可愛健康大大咧咧版的米易,壹個智力無與倫比的刑警。在古國歌裏和她分手,絕對是以後會後悔壹輩子的事情,呵呵。
雖然音樂不是本片的重點,民謠歌手小河的歌也不能算是廣為傳唱的流行音樂,但還是在壹些場景中烘托了氣氛。比如古國歌第壹次遇見楊勝利,音樂在某個時代的歌曲中有壹種獨特的朝聖心情,畫面配上主席的畫像,墻上的紅色獎狀,夕陽下紅被子下的骨瘦如柴的老人(文革中的勞動模範)。這些紅色的畫面與整個看起來藍灰色的南京相比,充滿了象征意義。也許,老勞模楊勝利“不自量力”捐款給他人,教育兒子“受人稱贊”的想法,在這個價值觀多元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可笑。但是他真的很真誠的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值得尊重,最終他康復了。也可以看作是黃建新對某個時代“精神是決定壹切的力量”的善意嘲諷。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去北京不僅僅是壹次旅行,更是壹次虔誠的朝聖,是對自身價值的壹次全面肯定或者幹脆叫“贊”。
最後部分對壹些細節做了有限的解釋,僅供大家參考,代表個人觀點。
1,米易關於追捕逃犯過程的故事被古國歌認為不靠譜,而這段話也壹度被認為是黃建新對某類電影的嘲諷,但後來看到犯人在被審訊,其實是第壹次暗示“說真話的人往往不可信”,為楊紅旗事件做了鋪墊。
2.楊紅旗的“肉包子和幸福”理論,被認為是社會下層仇富心理的反映。其實他是委屈的,因為這個心理活動本來就是古國歌,結尾壹句是“同事沒被楊紅旗糾纏而我被糾纏,所以他們比我幸福。”
3.歐陽華去了壹會兒遊泳池,換好衣服後用了香奈兒香水。這說明她把香水放在隨身包裏了。作為學生,她可以隨意使用如此昂貴的香水。難怪米易說歐陽華直覺有問題。這是因為她懷疑自己的個人生活和道德。
4.看譚薇拍的照片,古國歌的表現就看幾眼的表現,說明老顧其實對歐陽華這樣的女生並沒有“美”的幻想,但能拒絕選擇的不僅僅是他對米易的愛,還有他個人的道德底線在起作用。
5.歐陽華來到古國歌家的壹場戲,感覺因為臺詞的開頭和結尾,有些場景被剪掉了。因為臺詞對原著的忠誠,所以沒有理由把表達歐陽華性格的臺詞“但我怕他被抓,沒人管他爸”去掉。
6.歐陽華示範地對米易笑了笑。自然是對之前對質時查出“犯罪嫌疑人”破綻的壹種報復,使得米易毅然決然地找出了慣犯是誰,並去學校找歐陽華核實情況。自然,這是女人對女人的報復,合情合理,卻造成了古國歌的離去。
7.根據官方聲明,楊勝利的葬禮存在許多缺陷,如“葬禮在山坡上,但不在家”,“只有村幹部,沒有村民參加葬禮”。但我並沒有發現所謂的“燒抄獎”,村支書的笑容在人群中確實顯得突兀,而楊紅旗背離古國歌更多的是愧疚(因為很可能是他第壹次撒謊)和對逼他撒謊的村幹部的憤怒。而且桌子用紅蠟燭真的很奇怪。另外,獎項不應該被埋沒,而應該被燒掉,因為按照農村的說法,不燒的東西是到不了地府的(但如果楊勝利真的被燒了,會有人拼命),而楊紅旗作為獨生子,沒有遵守農村的規矩,但這些東西不會被古國歌和總編輯註意到。
8.最後,楊勝利對著古老的國歌微笑時並沒有愧疚,因為他只有他鄉遇故知的喜悅和被兒子誇獎的驕傲;楊紅旗的笑容憨厚中帶著羞愧,因為他終於從老實人滑向了騙子。為了避免在古國歌中暴露整件事,他盡快離開,然後給古國歌發了短信,但這其實是失敗的,因為根據楊紅旗的自行車被城管收走的時間段來看,這個人似乎不識字。他發短信有點困難,發壹個字“我”估計需要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