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百科
阿爾巴尼亞***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西南部。西瀕亞得裏亞海和奧特朗托海峽,東臨馬其頓及塞黑,南面則與希臘接壤。
歷史
阿爾巴尼亞曾經是希臘殖民地,之後在公元前2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壹部分。公元4世紀末前後被東羅馬帝國和斯拉夫人占領。1478年起受奧斯曼帝國統治。
1912年第壹次巴爾幹戰爭後,阿爾巴尼亞宣布獨立,但是國家依然動蕩不安。第壹次世界大戰中被奧匈、意、法軍占領。二次世界大戰中則被義大利占領。由恩維爾·霍查領導的***產黨人參與了抵抗運動,並在1944年獲得解放後取得政權。
1991年,也就是霍查死後6年,阿爾巴尼亞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但是國家的經濟問題依然嚴峻,而有組織犯罪、科索沃難民等也是嚴重的問題。
政治
總統是國家元首,由“Kuvendi Popullor”,也就是人民議會選舉產生。議會的155名主要成員由阿爾巴尼亞人民選舉產生,任期5年。總統有權利任命部長。
阿爾巴尼亞被劃分為36個區域,或叫做“rrethe”。首都地拉那則享有特殊地位。這些區域是:
Berat,Bulqize,Delvine,Devoll,Diber,Durres,Elbasan,Fier,Gjirokaster,Gramsh,Has,Kavaje,Kolonje,Korce,Kruje,Kucove,Kukes,Kurbin,Lezhe,Librazhd,Lushnje,Malesie, Madhe,Mallakaster,Mat,Mirdite,Peqin,Permet,Pogradec,Puke,Sarande,Shkoder,Skrapar,Tepelene,Tirane,Tropoje,Vlore
地理
阿爾巴尼亞全境四分之三的地區是山地和丘陵,最高峰達2,753米。大部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冬冷夏暖。
除了首都地拉那,其它主要城市包括了Durres、Elbasan、Shkoder、Vlore和Korce。
經濟
阿爾巴尼亞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全國壹半的人口依然從事農業種植,五分之壹的人口在國外工作。國家面臨的嚴重經濟問題包括了高失業率、政府高官的腐敗問題以及有組織犯罪。
阿爾巴尼亞接受外國的經濟援助,主要援助國有希臘和義大利。
出口較少,進口主要來自希臘和義大利。進口貨品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經濟援助和在國外工作的難民所帶回來的收入。希臘政府也通過非正式地向阿爾巴尼亞公民販賣希臘簽證,阿爾巴尼亞公民沒有自由出入境的權利。正因為如此兩國在阿爾巴尼亞的主要城市都設有簽證機構,並在
人口 主要人口(97%)是阿爾巴尼亞人,但是有少數希臘裔族群。很多當地的阿爾巴尼亞人也居住在科索沃邊境。官方語言是阿爾巴尼亞語,但是在壹些地區希臘語也通用。
自從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起,大多數阿爾巴尼亞人是穆斯林,盡管在***產黨控制期間宗教並不自由。阿爾巴尼亞的其它主要宗教包括了東正教和天主教。
文化
阿爾巴尼亞最著名的作家是Fan Noli (參見阿爾巴尼亞詩人).
阿爾巴尼亞革命電影曾經對中國大陸人民有過壹定影響。著名電影如《海岸風雷》,《寧死不屈》等影響了整整壹代人。
官方語言
阿爾巴尼亞語
首都
地拉那Tirane
總統
Alfred Moisiu
面積
- 總面積
- 水域百分比
排名140位
28,748 km?
4.7%
人口
- 總人口 (2000年)
- 人口密度
排名126位
3,510,484
122/km?
獨立
- 獨立日
自奧斯曼帝國
1912年 11月28日
貨幣
列克
時區
UTC +2
國歌
Hymni i Flamurit
國際功能變數名稱縮寫
.AL
長途電話代碼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