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以前看過壹部電影,講的是壹群數學天才去賭場贏錢的事,有知道叫啥名的嗎

以前看過壹部電影,講的是壹群數學天才去賭場贏錢的事,有知道叫啥名的嗎

樓主,妳好,是幸運21點!以下是簡介!

這是壹個將智慧奉為美德的故事,圍繞著6名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展開,改編自壹個真實的事件:這6位學生在壹位數學教授的指導下,跑到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通過21點牌技卷走了接近於天文數字的數百萬美金,從而也讓自己身陷在了危機當中。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高年級學生,本·坎貝爾自然想去更高的學府繼續進修,而他也真的考上了哈佛大學的醫學院……然而高達30萬美元的昂貴學費卻讓他望塵莫及,因為現在他只能在周末的時候去男裝店打打工,每小時只有8美元的薪水可拿。至於他那寡居的母親,也提供不了什麽實質性的幫助,本想要繼續上學的願望,只能依靠贏得獎學金來實現了,可是要知道對於這種壹流的學校來說,其他競爭者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啊,本壹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愁苦當中。

這時候,數學教授米基·羅沙看中了本那過人的聰明頭腦,決定拉本入夥,加入他組織的那個高度機密、風險也極高的賭博小組,裏面除了本,還有其他5位同樣來自於麻省理工的學生,其中包括了壹個高智商的美女以及兩名亞裔學生……米基設計了壹個非常簡單的玩牌方案,可以通過“記牌”在21點的賭局中無往不利,很快,本的周末就都耗在了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當中,如此有效又快速的贏錢方式,讓他沈迷於其中不能自拔。而他們這些人,也迅速成了賭場的眼中釘,同時還委派備受壓力的安全顧問科爾·威廉斯向米基發起了反擊。

幕後制作:

真人真事

《決勝21點》改編自由本·莫茲裏奇(Ben Mezrich)創作的暢銷小說《攻陷拉斯維加斯》(Bringing Down the House),故事講述了幾個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擁有著過人智商的學生,在壹位聲名狼藉的教授的引導之下,練就了壹種“記牌”的才能,並憑此在拉斯維加斯賭場的21點牌桌上卷走了數百萬美元……當然,對於“機會的天堂”拉斯維加斯來說,這群學生並不是第壹撥玩轉賭場的人,不過由於他們采用了非常復雜且有利可圖的獨特方法,也只有這樣的經歷才夠得上壹本小說的內容,因為莫茲裏奇想要記錄的,是事件本身從頭到尾的輝煌。出於保護的良好願望,莫茲裏奇在寫小說的過程中,將這幾個亞洲學生的名字進行了更換--可是被改編成電影之後,電影人們卻壹廂情願地選擇了英國演員吉姆·斯特加斯來飾演那個本應該是黑頭發、黃皮膚的傳奇人物,名字也變成了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本·坎貝爾。“超人”女友凱特·波茨沃斯則飾演了“21點”小組中的另壹位成員吉爾·泰勒,本喜歡的女孩,如果沒有她的引誘,本可能還不知道應不應該加入這個聽起來不太“道德”的賭博小組。將主角全部圈定在白人的範圍內,自然是出於對市場前景的考慮,電影人們希望影片可以吸引最大範圍的觀眾群體,可是這種做法自然也會引起亞裔影迷的不滿。基於同樣的原因,改編後的故事發生的時間被向前推移了10-15年,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

影片的制片人達納·布魯奈蒂(Dana Brunetti)親口承認,改編後的劇本確實照原著做出了相對較大的調整--自從《美國麗人》以來,布魯奈蒂就壹直和凱文·史派西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他表示,這麽做的初衷是為了讓影片更具有娛樂性,同時還能符合現代觀眾的需求和口味……然而這些修改並不都是在促進故事的發展方向,可能太急於用電影的元素為平面的文字進行加工了,反而錯失了壹個制作壹部有風格、有氣度的好作品的機會。

再看導演羅伯特·路克蒂克(Robert Luketic),能夠為影片帶來的正面影響也是少得可憐,而且他在拍攝的時候太過依賴燈光所營造出來的效果,比如說波士頓和拉斯維加斯兩座城市的特點,豈是光用灰暗與明亮的對比度,就能顯示出來的?至於其中壹組從直升機上俯瞰拉斯維加斯和燈火通明的賭場的系列全景,也沒有制造出它們本應該起到的刺激和懸疑的作用。最糟糕的是,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斥著壹種抓不住重點的混亂,只見浮華,不見內容。

除了特效總監格雷·馬歇爾(Gray Marshall)還算是用精致的數碼技術為21點的牌桌上營造出壹種目眩神迷、奇幻異常、牌技方面的絕妙,其他方面的銜接就都有那麽點欠缺了……兩位編劇大人彼得·斯坦菲爾德(Peter Steinfeld)和艾倫·裏布(Allan Loeb)在改編的過程中,對故事中人物的描述和創造花掉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予了角色不該給予的沈重負擔--例如凱特·波茨沃斯的生性冷漠是沒辦法獨力支撐大局的。好在還有凱文·史派西在大銀幕上從始至終發狂地折騰,包括站在他的對立面的勞倫斯·菲什伯恩,也提供了可信度相對比較高的威脅。

賭片的回歸

回顧賭片的發展之路,其實也算是崎嶇不平,難以斷定的,既有像《騙中騙》這種弄出了很大動靜的優秀作品,也有類似於《賭王之王》和《擁有曼哈尼》的小眾電影,不過至少它們能夠***同驗證壹個事實:這種純粹的類型片就和青春片、恐怖片壹樣,是壹種最容易探索的故事主題,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壹場賭博,總是下了這桌又走上那桌,下的賭註也不盡相同……也許正因為此,看著片中的角色在輸與贏之間像坐過山車那般刺激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就能體會到他們為什麽會有如此緊張的情感變化。

反觀《決勝21點》,貌似除了名字與賭博中的壹種玩牌方式有關,內容就有那麽點名不副實了。嚴格說來,《決勝21點》應該是賭片和浪漫喜劇的結合體,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壹群年齡在21歲上下的年輕人奉獻出的壹部沒什麽技術含量的青春片,他們在給《怪獸婆婆》、《偶像有約》和《律政俏佳人》當過導演的羅伯特·路克蒂克的手中,顯得愚蠢、滑稽又古怪。雖然來源於壹個真人真事,可是改編後的影片卻打定了主意,不想浪費太多腦細胞在故事賴以生存的數字計算上,每每都是壹筆帶過--路克蒂克已經忘了,數字,才是原著小說之所以成立的根本。當影片發展到壹直標榜的21點牌桌上決勝負時,剪輯師快速地用畫面拼接,本意是不想表明賭徒使用的牌技,結果卻產生了反效果,讓觀眾連桌上的牌都沒看清。

對於這樣壹部靠數學理論在背後支撐的影片,結局更是簡單到令人怒發沖冠:這幫來自於麻省理工的學生,竟然是通過打賭的方式,讓本來略微處於劣勢的己方變成了占優勢的壹方……編劇彼得·斯坦菲爾德和艾倫·裏布似乎產生了壹種錯覺,使他們堅信原著小說中的次要情節比主線重要得多,以至於啰嗦了壹大堆無趣且很容易讓人分心的雞肋。

也許妳還會錯誤地認為影片肯定會有那麽壹兩組火爆的動作場面,不幸地是,妳又要失望了……雖然《決勝21點》裏有壹眾年輕的面孔,卻缺乏相應的活力,而且由於過度冗長、緩慢的故事進程,成功地讓觀眾產生壹種昏昏欲睡的迷茫。影片存在的問題很多,比如說缺乏數學依據、太多的故事盲點、線索過多,難免給人雜亂的感覺。

單論影片中講述的那個與賭博有關的故事,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資本將觀眾吸引進電影院裏,可是到了好萊塢,卻偏偏手欠地畫蛇添足,硬是在裏面加入了壹段愛情,還有存在於科爾和米基之間的敵意--可惜的是,這種做法並沒有轉移缺少動作場景的平面化。

1998年,由約翰·戴爾執導、馬特·達蒙和愛德華·諾頓聯合主演的《賭王之王》最終以2千3百萬美元的傲人票房成績在北美收場,而這部《決勝21點》僅用了三天的時間,票房就已經超越了這個數字。賭片的回歸,肯定會讓21點、乃至撲克牌重新走進人們的娛樂消遣當中,因為調查數字已經表明,走進電影院的大多是25歲以下的觀眾,而且以男性居多。

其實回溯以往的數據,賭片並非像現在這樣對票房具有如此殺傷力,比如說2005年秋天上映、由阿爾·帕西諾和馬修·麥康納主演的賽馬片《利欲兩心》,票房就沒有超過2千3百萬美元。而去年由艾瑞克·巴納和德魯·巴裏摩爾演繹的《幸運牌手》,也不是那麽“幸運”,只以570萬美元的票房草草結束了首周的放映……如此看來,《決勝21點》雄居票房榜首的勢頭,肯定會引起賭片在好萊塢新壹波的“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