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行電影環境下,電影是導演的藝術。編劇只是輔助導演完成電影的工作人員。 (任何國家的好導演,都會重視編劇的作用。但在國內環境下,編劇對最終電影的形態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美國,好萊塢制片體系中制片人對壹部電影的作用最大。導演和編劇都是實現制片人意圖的工作人員。獨立制片中仍然是導演作用更大,不過這種獨立制片電影壹般導演都會兼任制片人和編劇。
壹部電影的成型,是導演和編劇等其他工作人員***同努力的結果。從拍攝前故事的籌備,到拍攝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所做的調整,都離不開導演依據具體情況的控場與調整,不自己編寫劇本的導演通常會有壹個好的編劇做搭檔。好萊塢電影的制作模式通常更倚重於劇本、編劇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導演的話語權被制片人很大程度上的保留了。但對於“作者電影”來說,導演基本上都要自己寫劇本,表達壹個電影作者自己的主觀意願,闡述自己真正想說的話。
拍攝第壹部影片《冬春的日子》時,就是當時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對身邊人生活的觀察體悟寫了在北京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因為沒去過東北,也不敢妄作猜測以免影片失真,只能到了拍攝地現場,結合實際狀況和調整和處理。這是單純編劇做不了的,調整只能導演來做,導演清楚要怎樣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以及怎樣的細節更能打動人。
畢竟,電影是壹門影像的藝術,而文字構成的劇本是壹個影像成型的基礎。導演需要通過對視聽語言的掌控和藝術手段的運用,結合自我的主觀表達、蘊藉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象的活動影像表達出來。所以導演之於壹部電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然,編劇、攝像、美術、演員等都是構成導演影像基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缺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