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自章節:唐立廠先生
《我在西南聯大的日子》是汪曾祺老先生回顧母校的散文集,收藏27篇文章。質樸、親和的文字,於如水的記憶裏重溫國立西南聯大的金色歲月。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學、生活長達七年,西南聯大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說:“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壹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壹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在此後的人生中,他時常深情回望這七年聯大時光。種種人事,在他筆下娓娓道來,飽含深情,蘊藉彌遠。?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這是壹座戰時的、臨時的大學,但卻盛產天才,名人誌士輩出。我最初知道西南聯大,是在電影《無問西東》中,在那段戰火硝煙的歲月裏,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構成了學者們最靜謐的壹方熱土。那壹輩的文人和如今不同,他們沒有名利追求,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守著最簡單純潔的熱愛,這壹時代的他們,永遠是我敬仰的先輩。於是,我想要去王老先生的經歷中走壹走,去品讀歷史的敬畏感,去感受西南聯大存在過的痕跡。
我向來喜歡讀小說勝過讀散文,我喜歡小說情節的津津樂道、跌宕起伏,總覺得散文雲裏霧裏,不知所雲。但在汪老的筆下,散文是生動的,昆明是美麗的,西南聯大是鮮活的,聯大的師生是博學有趣的,每個人每個物都充滿了生活氣息。
“那是壹個汙濁而混亂的年代,學生生活窮困又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卻能自詡清高,鄙視庸俗,並能保持綠意青蔥的幽默感,用來對付惡濁和窮困,並不頹喪灰心。”
那段青蔥歲月裏,戰時的日子如此艱苦,炮火橫飛、物資短缺,然汪老此書卻毫無訴苦抱怨之語,通篇透著壹個“趣”字,平淡從容但不失詼諧幽默。泡茶館、跑警報、做同期、逛書攤,他們也是愛吃愛玩的少年,“大學生大都愛吃,食欲旺盛,有兩個錢都吃掉了”,他們也會偷懶賴床,“日常斷頓,日高墜臥,擁被不起”,他們也壹樣的愛美愛漂亮,“進進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夾克的比較有錢的男同學外,還有把頭發卷成壹根壹根香腸似的女同學”,他們壹樣會互相做惡作劇,互相搗亂,在汪老先生的文字裏,他們調皮可愛,青春年少。
然而最觸動到我的,是西南聯大“自由”的學風。“不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雲亦雲,只抄書,無創見。”這是西南聯大許多老師對學生鑒別的標準。聞壹多先生的課堂,經常老師和同學們壹邊抽煙,壹邊感受詩詞歌賦的美好;徐誌摩先生的古代神話課非常叫座,經常啃著煙臺大蘋果講課,除了中文系的學生,理學院、工學院的學生,即使沒有學分,也要穿過整個昆明城來聽、朱自清先生常常帶著自己制作的壹沓卡片,壹張壹張的講……
聯大師生身著破衣爛衫,卻依舊將日子活的生動而自在,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描繪著他們心中理想的藍圖。他們孜孜不倦,保留中華的文化火種;他們保留初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學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獨立思考,學術自由的空氣,使他們為學為人都比較開放,比較新鮮活潑。這是精神方面的東西,是抽象的,是壹種氣質,種格調,難於確指,但是這種影響確實存在。如雲如水,水流雲在。”
——壹九九四年二月十五日
27篇回憶錄中,各位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歷歷在目,壹切仿佛恍如隔世。在那段崢嶸歲月裏,無數青年才士壹起跑警報,壹起揮斥方遒,壹起舞文弄墨,壹起同仇敵愾。他們站在那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們自信而篤定,他們是民族的脊梁。
憶往昔崢嶸歲月綢,身處戰火中的他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身處戰火中的他們,雖苦難萬千亦氣定神閑、悠然自樂。西南聯大在歷史上只存在了八年零十壹個月,在這短暫又璀璨的八年時光裏,西南聯大為祖國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