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18日,延安電影藝術團在中國* * *的支持下成立,它的誕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時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新聞紀錄片。
延安電影藝術團隸屬於八路軍總政治部。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也是電影團團長。李肅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負責政治和組織工作。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壹的袁任藝術指導(導演),著名電影攝影師、許任攝影。此外,林和都是從康達轉來的學生。袁、和許是這個組合中僅有的三個拍過電影的人。
當年8月,袁從香港購買了全套16毫米攝影器材和數萬米膠片,並動員戰前曾與他壹起在上海電通電影公司和明星公司工作過的攝影師從上海趕來工作。荷蘭電影藝術家喬裏斯·埃文斯(Joris Evans)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由於受阻,他不能去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據地拍攝,於是尤裏斯決定把自己帶來的Emo相機和膠卷交給袁等人,由他們帶到延安繼續拍攝。在中國* * *的安排下,剛從上海抵達武漢的吳印鹹打車到約定的公路,接受了尤裏斯的相機和膠卷。
1938 10 6月1日,延安電影集團在陜西黃帝陵拍攝了其首部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延安電影藝術團在延安的八年時間裏,忠實記錄了延安活躍的政治文化生活、黨中央的重要活動和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先後拍攝了《延安與八路軍》、《陜甘寧邊區二參》、《中國生產者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和解放戰爭的逐步深入,這支不斷壯大的新聞紀錄片攝制組跟隨解放戰爭的步伐,記錄了這首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悲壯詩篇。1942年,長篇紀錄片《產打結合》於1943年2月4日在延安首播,成為當時紀錄片中的傑作,在人民電影史上寫下了亮麗的壹筆。
1939年秋,“延安電影集團”放映隊成立。當時除了延安電影集團拍攝的新聞紀錄片,大部分都是從前蘇聯運來的35 mm正片。如《十月的列寧》、《祖國的女兒》。與此同時,新四軍華中抗日根據地也拍攝了壹些新聞片,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進步文藝工作者薛伯清在1945拍攝的《彭雪楓師長追悼會》和《新四軍騎兵兵團》,以及1946拍攝的《新四軍軍旅生活》。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成立,其前身是延安電影集團。成立後,中央新影成為中國唯壹壹家制作新聞紀錄片的專業工作室,出版新聞剪報,半個多世紀以來向社會發行了5000多部新聞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