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開頭變以黑白這種畫面顏色帶領觀眾走向“父親母親”的故事,再通過父母的壹張合照把觀眾拉向了那個遙遠的年代。張藝謀導演用不同於以往的色彩,將黑白放在“現在”而將彩色放在了“過去”這樣強烈的反差,將現實的殘酷與記憶中的美好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暗暗影射出了不同時代人們對愛情的不同觀念。在回憶中,導演采用了大量的紅色從招娣身上的衣服再到織的紅布,恰到好處的體現出了招娣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對自由獨立愛情的向往。但駱長余則大多以黑色衣服示人,這也不禁給人壹種肅穆質感,同時暗含其死亡。大量暖色調的運用也使得觀眾在他們過去的回憶中感受到了溫暖及那時愛情的美好。
《我的父親親母親》這部影片中對招娣的之壹形象刻畫也同樣的細膩生動。通過壹系列對招娣張望駱長余的鏡頭,表現出招娣情竇初開內心的羞澀,以及想與駱長余說話的渴望,在駱長余第壹次離開時招娣為了能讓他吃上餃子不惜奔跑追趕馬車。在發現駱長余送的發夾不見後,更是日日夜夜的尋找。在臘月初八,駱長余說好要回來的那天,招娣特地穿上了紅棉襖,冒著風寒,不惜自己生病發燒,在大學天裏守候在路口等上了壹天。這壹系列的描寫使招娣這壹形象更加立體生動,對招娣內心的固執倔強這壹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升華。
簡單而有單純的愛情是整部片子的基調,也是主題所在。這樣的主題不僅反映了導演內心的聲音,也同樣觸動著觀眾的神經。在那個年代招娣和駱長余的愛情是那樣的單純美好,駱長余乘著馬車而來,招娣穿著紅棉襖去看他,駱長余乘著馬車而去,招娣還是堅守在村口等他的回歸,村口之外這壹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顯得彌足珍貴,是這壹條小路架起了駱長余和招娣愛情的橋梁,愛情發生在這裏,招娣同時也想讓愛情結束在這,駱長余死後招娣不聽他人的勸說,始終固執的要求從這條路上將駱長余的遺體擡回,這也是壹種美好的執念。現在這個社會充斥著利益與權利,才使的這樣壹種單純的愛情可望而不可及。
“遙遠的她,不可以在歸家,我的夢裏卻始終只有他……”從曾經距離的遙遠,再到如今生離死別的遙遠這其中的殘酷無奈不言而喻。但招娣與駱長余的愛情故事卻長眠於招娣的夢中,存有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以及發生在每個父母親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