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是電影最基本的語言,導演的情緒往往通過鏡頭來表達。影片開頭,小貴第壹次得到工作,騎自行車送快遞時,用鏡子拍下了樓房,表現了小貴對城市生活的渴望,對融入城市,走出農村的渴望。小貴的自行車被偷後,他以長遠的眼光和不斷變換的鏡頭描述了小貴壹次又壹次尋找自行車的過程,真實地向觀眾展現了主人公的焦慮、失落、悲傷和迷茫。當小貴試圖逃跑逃避交費,卻被保安拉了回來,他在見到張經理後,對小貴的臉做了壹個特寫,生動地傳達了小貴的委屈、怨恨、無奈和恐慌,體現了小貴的單純。
相比蒙太奇的運用,加強了電影故事的描述。保姆穿著鮮紅的高跟鞋,與小桂陰沈的打扮和小店的陰暗狹窄形成對比。未來北京的農民工會被描繪成與大城市格格不入,襯托出農村人的自卑和渺小。小貴丟了自行車後,身著漂亮服飾的秧歌女們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與17歲的小貴在欄桿外焦急地尋找自行車形成鮮明對比,似乎有意排斥她們。在大城市,來自農村的人,像不可溶解的膠體,正在堅強地活著,他們無人問津的命運,在對比蒙太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的配合讓電影敘事更加完整。影片中,主旋律的明快節奏,伴隨著密集的自行車群和人流,展現了大城市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並闡釋了故事的背景。小貴騎自行車的時候,人物的背景音樂很歡快,體現了小貴快樂的心情,表現了小貴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當曉曉第壹次出場,與肖劍並肩騎車回家時,輕柔的背景音樂渲染出青春特有的曖昧,讓影片有了濃濃的青春氣息。小桂和肖劍日復壹日的交換自行車時,背景音樂輕快,加上片中少有的暖色,表現出青春的快樂無憂,同時也暗示了感情的升華,也為兩人後來的並肩作戰埋下伏筆。影片最後,小貴被打後,獨自壹人背著自行車,穿行在川流不息的車流和人流中。悲傷的背景音樂傳達了小貴內心的無奈和孤獨,同時也將觀眾的情緒推向了極致。
電影《17歲的自行車》無疑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壹顆明珠,在鏡頭、蒙太奇、音樂的運用上堪稱上乘。它把十七歲的青春不做作地呈現給觀眾,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來自青春的朝氣和焦慮。我們期待在中國未來的電作品中誕生更多這樣的好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