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小說和電影中的人物比較(以宋濂為例)
1.形狀差異
小說《妻妾成群》中,宋濂是壹個清瘦的女學生,圓臉,短發,不施粉黛,所以看起來有些蒼白。但影片呈現給我們的鞏俐式的《詠荷》卻大不相同。紅潤豐滿的鵝蛋臉和中國北方女性典型的高挑壯實的身材,顯示出她幹練果斷。她胸前的兩根又黑又粗的辮發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與小說中的沒落淑女和高級女學生形象並不相符。
總之,我認為張藝謀導演對宋濂形象的改變是不成功的,觀眾不僅沒有享受到視覺上的美感,而且在看電影時還有壹種“跳舞”的感覺。而鞏俐具有典型的中國女性端莊典雅的特點,外表沈穩,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審美,增強影片參與國際獎項時的競爭力。
2.性格差異
宋濂原本出生於富裕家庭。她爸爸開工廠,有能力支持她上大學。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工廠倒閉後,父親選擇了切脈自殺。繼母讓宋蓮在結婚和工作之間選擇。她毅然選擇了結婚。當繼母問她是嫁給壹個普通男人做妻子還是嫁給壹個有錢人做妾時,她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妾。
宋濂沒有壹般女孩子面對家破人亡時表現出來的那種悲傷絕望,也沒有焦小姐面對後媽的困難哭鬧上吊的招數。她表現出了超越年齡的冷靜和現實。她知道自己沒吃過苦,也受不了以後的苦,所以選擇了壹條繼續物質豐富的路。
但歸根結底,宋蓮是壹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女孩,率真的性格和鮮明的個性是無法完全掩蓋的。與陳家其他妻子不同的是,她用袖子擦汗,而不是用手帕,這讓陳家的仆人認為宋濂是陳家的窮親戚。由此可見,她雖出身豪門,卻並未學會富人或成年人的迂腐做作行為,依然保有童真率真的特質。
面對顏二的不屑,她也給予了強烈的反擊。她從來沒有想過,她推搡仆人的粗魯行為會引起日後人們的不滿。她只是表現得很快,這表明她是壹個沒有天賦的女孩。第二天,燕兒成了她的貼身侍女。當燕兒害怕自己與四太太發生沖突時,宋濂完全忘記了這件事。
但在影片中,並沒有宋濂那種純真率真。也是宋濂剛入府的故事。小說中,宋濂現實地選擇了與陳佐謙結婚,但她仍然保留了中國傳統女性婚前矜持、坐轎子入朝的特點。
影片中,宋濂壹個人走進陳輔,有著意想不到的決心和堅定,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和可怕。她放棄了所有的驕傲和自尊,帶著絕對的物欲走進了“地獄”。當她感受到燕兒看不起自己的態度時,馬上表明了四太太的身份,讓燕兒幫她擡著箱子,趾高氣揚地進了屋。第二天,她得知燕兒是她的貼身侍女,便以怕虱子為由羞辱了燕兒,這也為宋濂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從這些小事可以看出,電影形的《詠荷》缺少健全的人格,或者說電影沒有充分展現壹個人物的多面性格,而是側重於刻畫他性格中陰暗消極的壹面。
說到性格差異,不得不提壹下宋濂的感情生活。在小說中,有著三次婚姻經歷的陳佐謙“以壹種新奇而溫暖的心情”見到了熱情可愛的女大學生宋蓮,這在他之前的三次婚姻中是前所未有的。當他看到宋濂打著油紙傘走來時,開心地笑了。我想正是因為宋濂漂亮利落的外表和時代新女性獨立自信的表現,才吸引了陳佐謙。
電影中陳佐謙對蓮舫的喜愛是因為缺少蓮舫這個人物而顯得毫無根據,或者說電影中陳佐謙根本沒有誠意,只是抱著壹種玩弄女性的心理,這讓陳佐謙封建家長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卻很少偏離小說的情節。為了爭奪陳佐謙的愛情,宋濂不擇手段,甚至為了氣燕兒,想出了假懷孕的辦法來爭奪好感。最後,她偷了雞,犧牲了米。這種詠蓮詩和深宅大院裏那些依附於男人生活的女人有什麽區別?她已經完全成了封建家庭的犧牲品和陪葬品,她安於這種墮落,這與她作為壹個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學生的形象不符。
小說中還有壹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費普先生。在飛瀑出現之前,宋濂壹直有壹種淡淡的傷感。面對妻子們的勾心鬥角,人仰馬翻,踐踏低賤,陳佐謙絕對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宋濂常常坐在紫藤架下發呆,回憶著自己學生時代的美好。直到飛撲的出現,宋濂的人生才重新被點亮。飛瀑稱她為宋蓮,而不是四太太。在壹起賞菊的時候,宋濂看到了飛瀑眼中閃過的異彩;後來兩人壹起吹笛子。我覺得宋濂當時是被費普感動的。不能說他們來自同壹個世界,但菲普的青春活力就像大學裏的年輕人。那時候的宋蓮向往的是壹種生活,雖然往事早已不可挽回,但她內心的期待總是躍躍欲試。
所以,與其說宋濂是被菲普感動,不如說宋濂仍然向往和期待自由的生活和美好的愛情。菲普在片中的出現並沒有引起宋戀感情生活的任何波動,只是充當了她和陳佐謙感情變化的導火索。準確的說,不是因為宋濂和飛瀑的感情造成的,只是因為陳佐謙燒了宋濂的笛子。可見這首《詠荷》是冷漠消極的,以至於連對生活的期待和追求都沒有了,就像行屍走肉壹樣。壹天壹天,我想總有壹天,她會活到像大小姐壹樣,老到壹百歲。其實人不是外表老,而是內心老。
綜上所述,我認為小說中的詠荷是現實的但她也是坦率的;她很不幸,但她也在掙紮;她陷在泥裏,但仍渴望陽光;她向黑暗低頭,但她的個性保持獨立。電影中,宋濂墜入深淵,壹步步越陷越深。她沒有新女性的獨立和自強。她有的只是奴性和諂媚。她和院子裏那些勾心鬥角的女人沒什麽區別。
2.小說與電影的形象比較
在《妻妾成群》中,蘇童用舒緩的筆觸講述了陳家五位性格迥異的妻子的悲慘命運,冷靜地描繪了陳家園中的古井,冒著陰森的冷氣,吞噬了幾代不忠女子的生命。在小說中,井是蘇童借助的壹個象征性載體。井水是藍黑色的,上面漂浮著老樹葉。宋蓮彎腰往井裏看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臉在水裏忽明忽暗,連喘息聲都被放大了。這口井裏的水不再純凈甘甜,不再是萬物的生命之源。即使丟下壹塊石頭,也不會有令人感動的漣漪。這口井是陳家的象征。它窒息了生命,摧毀了女性的尊嚴。它是壹夫多妻制的幫兇。
十九歲的宋蓮,從踏入陳家門的那壹刻,到最後壹次被刺激到發瘋,都和這口古井有著不解之緣。宋濂四次出現在井邊,四次反應不壹,恐怖程度逐漸加深。這些恐懼的來源不僅是這口陰沈沈的老井,還有陳家壓抑的精神折磨。這口井像惡魔壹樣纏繞著宋濂,預示著她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嗯,作為壹個形象,不僅在內容上有象征意義,而且有促進結構的作用。它把壹些小事情串聯起來,使小說成為壹個完整的整體。它很好地塑造了宋濂這個受過新教育、有自己獨特思想和靈魂的多愁善感的敏感形象。通過古井壹次次的呈現,宋濂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壹點壹點地豐富起來,最終成為壹個完整的形象。她堅持要找出死人井的秘密,這讓她成了陳家唯壹孤獨的浮萍。她試圖走出家庭,但最終沒有走出。她試圖融入家庭,但最終沒有融入,直到她所堅守的精神世界被現實的利劍刺穿,最終徹底崩塌。
電影的形象從片名就可以看出來,《掛紅燈籠》。電影壹開始,陳家大院壹片紅色,連床頭都掛滿了紅燈籠。新婚之夜,第三任妻子以生病為由欺騙了陳佐謙。主人壹踏出家門,就聽到管家拖著嗓子喊“三院開燈”。這種沒有情緒波動的哭聲,回蕩在陳家毫無生氣的房子裏,讓人毛骨悚然。
第二天早上,宋濂去拜訪女士們,用宋濂看到的東西展示了紅燈籠的狀況。宋濂來到三院,燈是亮著的,因為師傅還沒起床。紅燈籠代表的不僅僅是陳佐謙,還有主人的恩寵,以及他在院子裏的尊貴地位。只有晚上點燈的老婆,第二天才能在飯桌上點菜。就是這樣的規矩,紅燈籠成了陳家所有女人的追求,就連丫鬟燕兒也不例外。
新媳婦頭九天不用聽“妳好”,但第十天,每晚老人睡覺前,她都要站在自家院子門口,紅燈籠亮的門口,她才有機會伺候自己的臥室。這真的比皇帝的綠卡還要氣派。沒有燈的女士只能沮喪地回去。
光的另壹面是封光。宋濂假孕後,房間裏點起了“長明燈”,寓意“長命百歲”。謊言被識破,陳佐謙下令封燈。於是人們從舊盒子裏拿出黑燈,上面蓋著龍紋,但上面卻蒙了壹層厚厚的灰。我想很久沒有人敢挑戰大師的權威了。山西的院子裏白雪皚皚,陰沈沈的黑光燈格外刺眼。整個第四院都被霧霾籠罩。而演戲的人面無表情,已經麻木了。
全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打光後的跺腳聲。新婚之夜,宋蓮不習慣跺腳。後來聽到其他老婆的敲擊聲,她的腳癢得厲害,就像吸毒上癮了壹樣。她閉上眼睛,像抽煙鬥壹樣自得其樂。敲腳的聲音響徹整個陳輔。也許這把錘子沒有敲在女士們的腳上,但這是她們的優雅,是她們的生命。
小說裏關於紅燈籠的描寫只有壹句話,但在電影裏,燈籠已經演變成了壹個主題,壹個隨劇情變化的儀式,甚至是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我覺得這個變化是整部電影最成功的部分。紅燈籠五彩斑斕的形象,是火焰的象征,是壹種靜態的血腥和暴力,也代表了庭院中女性被壓抑的熱情。而且大紅色與陳家陰暗陰郁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非常諷刺的效果,也照顧到了院裏所有女人的悲劇。井作為影片的主要形象,表現力不夠,沒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3.小說與電影的主題比較
我想分兩組講講“妻妾成群”這個主題。第壹組是第壹個妻子和第二個妻子。第壹個妻子和第二個妻子有壹個共同的特征:年老色衰。他們已經失去了和美女爭奪愛情的資本。於是大太太以齋戒念佛的方式避免了爭執。她對窗外的事情充耳不聞。宋濂去看她,她只說了壹句“罪。”二奶的手段就是陪笑,壹味討好。宋濂來看她時,親如姐妹,給她上好的綢緞做衣服,卻暗地裏唆使燕兒戳破小人,詛咒宋濂。
但分析他們的情況,可以發現他們的表現有深層次的原因。在傳統的男權社會中,母親依賴子女的觀念深入人心。第壹任妻子有壹個年輕的紳士,費普,費普已成年。未來她勢必成為陳家的接班人,而大老婆作為老人的妻子,負責陳家的壹切事務,擁有壹定的權利。所以,大太太選擇明智,保護好自己作為房子的女主人,才是明智的。她是封建宗法社會的受益者。
第二任妻子的情況就不同了。作為壹個沒有兒子支持的妃子,她只能為自己在陳家的地位而戰,所以在她的笑臉之下,隱藏著壹顆比任何人都惡毒的邪惡之心。在男權主義的壓迫下,她成為壹個扭曲的形象,表面的被動諾諾和內心的陰險惡毒造成了她的人格分裂。
雖然他們的表現各有不同,但對大男子主義的態度都是絕對的維護和服從,對自己的戲劇命運根本原因毫無感覺。她們將同性視為自己的敵人,試圖通過女性之間的鬥爭獲得解放,確立自己牢不可破的地位。他們只對大男子主義趨之若鶩,對男女平等不敢想象,甚至不敢想。他們兩個完全是無意識的形象,是舊思想舊文化的捍衛者。
第二組是三太太和宋濂。與第壹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不同,她們表現出反抗的態度。他們平等意識的覺醒使他們有了同舟共濟的感覺。男權社會實行壹夫多妻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只能對妻子忠貞。而第三任妻子梅珊卻沒有恪守這種婦道。她用和高博士出軌來表達對男權社會和男權主義的反抗,但這是對男權主義最嚴重的背叛,所以她也受到了很苦澀的對待。作為壹個讀過書,受過新思想影響的女性,宋濂有著女性意識的覺醒。能有意識地思考女性的命運。
但在殘酷現實的壓迫下,她選擇討好陳佐謙,主動提出做他的妾。這樣,她壹方面不能像第壹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那樣成為大男子主義的守護者,另壹方面又不能像第三任妻子那樣站出來勇敢反抗,於是在這種心理矛盾中走向瘋狂。
陳家大院的女性在男權意識形態的壓制下做出了各種努力,或屈服或反抗,但最終都沒有人問津的悲劇命運。小說結尾,第五任妻子進入政府,殘酷的鬥爭遠未結束。所以在男權社會,女性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庸和商品,永遠沒有平等的地位。雖然梅山和宋濂是鬥爭的犧牲品,但他們的犧牲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女性只要樹立主體意識,不停止追求主體地位,總有壹天會擺脫悲慘的命運。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女性的視角,通過女性之間的鬥爭,展現了男權社會中女性的悲慘命運。全片圍繞紅燈籠展開,營造出壹種淒涼的氛圍。燕兒這個角色是所有仆從的代表,也是社會底層女性的代表。丫鬟為人妻的思想最終毀了她,她對宋濂的嫉妒和迫害是長期壓抑下形成的病態心理。
可見,男權主義對女性的迫害,不僅僅是陳家的故事,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但與小說相比,電影中的宋蓮並沒有明顯的反抗意識,她更像是壹個對男權唯唯諾諾的女人。發瘋之後,她還沈浸在點紅燈籠的場景裏。諷刺意味不言而喻,讓觀眾落淚。我覺得《蓮舫賦》最後的瘋狂,似乎是因為內心的矛盾和掙紮,而是因為不小心說出了梅珊的風流韻事的愧疚,以及害怕目睹梅珊被害的恐懼。這也和影片過分執著於表現紅燈籠的形象,很少涉及“酷刑”有關,讓沒看過小說的觀眾感到壹頭霧水。
而梅山所謂的反抗只停留在出軌的層面。她沒有獨立人格的覺醒,就像長期壓迫下的“跳墻”反應。我覺得張藝謀想表現的只是體制對女性的迫害,加劇了影片的悲劇色彩,讓觀眾有* * *感和深深的代入感。但這種表達方式使得電影的內涵過於單壹,教育和啟蒙意義不如小說。
我覺得小說和電影各有優勢。
《妻妾成群》是壹部內涵豐富、主題深刻的優秀小說,《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壹部技巧精湛、場面宏大、場面驚艷的優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