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是個身世可憐的妓女,從小就被父母賣進妓院受盡折磨,長大後做人的搖錢樹受人摧殘,毫無自由。時代盡管進步,這種社會的罪惡依舊存在,把《玉堂春》拍成電影如果能把握這壹主題意識,發掘出隱藏的許多社會問題,自然還有其可拍的價值。可是,它僅是壹部支離破碎的舊故事,既喪失原來的精華,更談不到有什麽新的表現。
原來的舞臺劇不只在描寫蘇三的可憐身世,而是透過這壹人物的遭遇,反映出當時社會由金錢產生出的種種罪惡,親生父母為了錢而賣女為娼;老子搜刮民脂民膏讓兒子揮霍,弄得兒子流落他鄉;鴇母眼裏只認得錢,無錢就翻臉不認人;有錢商人飽暖思淫欲而喪了命……所以最後王金龍會看破名利,攜蘇三棄官而去。
通俗電影不敢面對現實,雖然可以避重就輕,但對素材的取舍,仍應把握中心。——余心善
胡金銓將重心放在妓院黑幕的描寫,強調妓女的辛酸,雖因省略起解、削弱會審難使戲迷滿意,站在電影改編的原則,仍有其可取之處。
前半部妓院場面的描寫,從布景的堂皇、場面的雜陳、氣氛的制造,可看出胡金銓初執導演筒的功力不弱。尤其穿插黃曼被迫接客、收買小養女以及送行宴會的酒令場面等,也是電影變得較為充實。
可惜胡金銓犯了貪多的毛病,正由於前半部戲寫得太多,又不能放棄原來情節的發展方式,以致到後半部便有無法收場之苦,沈燕林贖了蘇三回家、蘇三要自殺等場面,固成兒戲,由起解到會審也草草了事。其中並因刪減的不當,部分鏡頭有難以銜接的破綻。
同時,胡金銓也沒有把握原來強調“金錢是制造萬惡”的主題,王金龍糊裏糊塗地花錢、沈燕林的娶妻送命、蘇三父母出賣女兒為娼的因素等等……都沒有深入的刻畫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幸而樂蒂演這個角色戲路適合,加以古典美人的手姿,很能與人好感,井渺的戲雖少,也還有父子之情,此外如江青、方盈、李菁三位新星在這裏初露頭角,已可看出她們的光芒。——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