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I級、IIA級、IIB級電影對未成年人只有勸喻義務、沒有強制權利不同,III級片的年齡限制則會嚴格按照法例強制執行,否則便是違法行為。這主要是III級片的暴力、恐怖、色情甚至粗口過多所致,成年人看了尚且不壹定把持得住,更何況青少年兒童了。 近10幾年來,香港拍攝了大量的III級電影,僅在1991年送檢的1337部中外影片中,被列為III級的比重居然達到42%!而這其中賣弄色情、暴力的影片占了絕大部分。但即便是那些情欲中糾纏著暴力,粗口與搞笑齊飛,恐怖與誘惑並存的III級片,其題材選擇、情節設置、人物刻畫等方面的匠心獨具、靈活多變還是很值得稱道的。比如《玉蒲團之偷情寶鑒》、《玉女心經》、《燈草和尚》、《滿清十大酷刑》中加入的許多武俠和神怪元素;《羔羊醫生》、《人肉叉燒包》、《滅門慘案之孽殺》貫穿警察與罪犯鬥法的商業破案模式;《擋不住的瘋狂》、《整容》註重對極端的偶像崇拜及整容等社會焦點問題的討論等,都使得這些三級電影更趨向主流化,其影響力亦不弱於其他類型電影。 另外前面已經提過,香港III級片種絕不只是色情的代名詞那麽簡單。而香港電檢處對III級片的劃分標準也考慮了多方面因素。將張之亮的《籠民》(獲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定為III級,表面上是因為粗口過多,實際上卻是忌諱該片對香港底層市民悲慘生活的揭露。而《古惑仔》系列自第四集《戰無不勝》開始被列為III級,則是由於前三集對青少年有不良的社會導向,雖然它的暴力場面遠及不上吳宇森的槍戰片,但槍械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到的,而水果刀卻是家家都有的。 “保護青少年不受汙染,增加成年人選擇的自由度”——恐怕各國實行電影分級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此。在這方面,香港於後者做得較為成功,但“保護青少年”就比西方要差得多了,美國有成人店和X級 影 院 制 度,可以防止色情任意擴散。香港不僅沒有相應的配套條件,對III級片的宣傳廣告更會經常充斥各種大報,進而家喻戶曉。如此明目張膽的登堂入室,不知會對電影人的創作心態產生什麽樣的影響,而對香港電影業的發展究竟是幸,抑或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