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是描述失去愛並且渴望再次得到愛,而且又讓人感悟生死的電影,眾所周知,《挪威的森林》中使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主人公渡邊與直子、綠子的兩段戀情。
直子是渡邊好友木月生前的女友,木月還在世時,因直子安靜內斂的性格,渡邊幾乎未曾與她有過交談。而在木月自殺去世後,渡邊才真正地接觸了直子,也在接觸中逐漸對她動了情。即便後來直子因木月的死而產生了精神問題,後又去療養中心養病,渡邊也未曾放棄過她。
而在初美的身上,有壹種令人“感情震顫”的東西,但當時涉世未深的渡邊,還未曾了解那究竟是什麽,直到十二三年後才恍然領悟。這種“少年時代的憧憬”象征著青春時的純真,它曾出現在每個人的青春中,又都在成年後逐漸消逝。
死亡也是《挪威的森林》中的重要課題,開篇便以“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為題詞。而令眾人印象深刻,且廣為流傳的壹句話,也是木月死去的那晚,渡邊在心中得出的結論:“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壹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作為青春時代的壹段風景,陪伴了壹代又壹代的人。它雖受到了眾人褒貶不壹的評價,但若我們真正懂其內涵,則壹定不會止於表面。《挪威的森林》並非只有情愛,它更是壹部真正的青春墓誌銘,同時帶領眾人***同感受青春的陰暗與美好。
電影的遺憾之處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壹個文學與電影的差異在作怪。作為壹部帶有傷感色彩的愛情小說,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又夾雜了關於性、死亡、人生、社會等等話題,更包含了對於年輕人困惑與生存狀態的探討,而這些東西在壹部120分鐘左右的電影裏得以完整呈現,確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看到陳英雄已經在盡力忠實原著的基礎上保持了自己壹貫的風格,努力去展現壹部他所能展現和理解的《挪威的森林》。就本片的影像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壹部唯美之作了。
在很多時候,導演只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原著作品,卻也恰恰因為如此而難以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在文學與影像之間,似乎永遠有壹道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