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
劃重點:復原20年代的老北京
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被譽為“抗戰前最佳長篇小說”,1982年導演淩子風將它搬上了銀幕,影片不但復原了上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風味,還為中國電影史留下了虎妞(斯琴高娃飾)、祥子(張豐毅飾)等經典的銀幕形象,簡單聊聊。
經典的銀幕形象。電影和小說以男主人公命名,而用駱駝來形容祥子,非常的傳神和恰當,憨厚、老實、質樸……,默默地幹活,無怨無悔。而女主虎妞也人如其名,膀大腰圓,說話直接,粗獷的外表下藏著壹個火熱的心。飾虎妞的每壹個動作都反應了人物的性格,比如她用手抓菜吃,用腳踢柴火等等,不論是走路還是坐臥都有壹股子爺們氣。而不幸的小福子,名字卻和她的身世形成了反差,這樣的安排也不無道理,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的向往。祥子和虎妞的形象太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原滋原味兒的老北京。影片的置景和道具盡顯二十年代的北京風味,比如破爛的大雜院、喧鬧的鼓樓大街、大雪漫道的城市和雨後泥濘的街道……,以及彰顯市井氣息的茶館和賣藝人的表演等等,非常具有年代感。壹方面導演通過還原歷史場景營造戲劇氣氛,另壹方面,使用象征手法展現人物命運,比如祥子和小福子的相遇,壹場瓢潑大雨將兩人淋成落湯雞,滿屏幕鋪展開來的情愫如落雨般漂泊不定、消散。
陰郁的色調。影片有大量的夜戲,在暗色的掩映下,營造出陰郁、黑暗、掙紮的戲劇氛圍,烘托出20年代底層市民困苦的生活狀態。唯獨在表現虎妞的時候,顏色靚麗,顯露出不同階層的生活差異。
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無論是樂器還是旋律,非常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比如京韻大鼓、二胡等,BGM壹響,仿佛被拉回上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大雜院或胡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