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壽星的起源傳說

壽星的起源傳說

福、祿、壽三星中的壽星老人,是壹身平民裝扮,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但在古代,他卻曾經是地位崇高的威嚴星官。 壽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學裏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於南半天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壹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鹹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南極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卻與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說見到壽星,天下太平;見不到就預示會有戰亂發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講到如果老人星顏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見,就預示將有戰亂發生。

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確短暫而稀少。幾十年壹亂壹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這顆時隱時現的老人星恰是這種動蕩局面的絕好象征。但僅僅是象征還遠遠不夠,古人觀天象,占星氣,都是有很強的實用功利目的。那麽南極老人星的實用價值在哪裏呢?或許就在於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夠承載壹種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壹次祭祀壽星儀式。他親自奉獻供品,宣讀表達敬意的祭文。同時還安排了壹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壹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谷米和壹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這件盛事記錄在《漢書·禮儀誌》中,同時敬奉天上的壽星和人間的長壽老人,是漢明帝的壹大創舉。

《史記·封禪書》“壽星祠”《索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宋樓鑰《玫瑰集》四《葉處士寫照》詩:“更添松竹作壽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後借喻長壽之人。元方回《桐江續集》二十《戊戌生日》詩:“客舍逢生日,鄰家送壽星。”

尊老敬老,是善良天性的體現。而漢明帝借此機會展示自己尊老美德,無疑是希圖籠絡人心的政治秀。不僅僅是提倡,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

王杖,也稱為鳩杖,因為手杖的頂端是斑鳩鳥的雕像。皇帝贈送鳩杖給老年人,據說因為斑鳩是不噎之鳥,意思可能是祝願老年人飲食安康,健康長壽。那麽這柄手杖代表怎樣的特權呢?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壹批漢代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幹刑事案件,其中幾樁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權老人。第壹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屍於鬧市。第二樁說的是壹位漢朝基層小官,因壹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從這兩樁案件的判決結果來看,都顯示出對持杖老人的有意偏袒。而另壹些竹簡上記載的漢代商業法令中我們還發現,在生意場上,持杖老人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準經營酒類生意,並且壹律免稅。有自願照料孤寡老人的生意人也可獲得免稅待遇,特許免稅開店賣酒。統觀兩漢典章制度文獻,類似的詔令時有記述。為什麽僅僅因為年老就可以擁有特權,又為什麽兩漢政府從嚴立法,來強制推行尊老孝道呢?

這是因為尊老不僅是壹種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倫理還是封建王朝的治國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從父權。在儒家提倡的天地君親師五倫中,君臣關系等同於父子關系。那麽提倡孝道實際上就是褒揚忠臣品格。

既然南極老人星承擔如此重要的教化任務,古代星象家說他是關乎國運興衰的壽星,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濃重的政治色彩卻使他偏離祈願長壽的本義。普通人更關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長生不老。於是道教提供解決之道,方法是塑造壹位長壽有道的成功實踐者。

壽星彭祖的傳說

四川眉山市彭山鎮,《華陽國誌》記載是彭祖的故鄉。對彭山人來說天上的壽星就是人間的彭祖,因為他保持著最高長壽紀錄——767歲。這種說法來自東晉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傳》。

767歲的高齡自然是不可信的,但歷史上彭祖似乎確有其人。《史記·楚世家》記載了他的顯赫出身,他是五帝之壹顓頊的孫子。算起來從夏朝至商朝統***活了近800歲。而有關他的長壽故事早在秦漢以前就已流傳。屈原的長詩《天問》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莊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將他視為長壽的典範。

彭祖雖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們確信他掌握了壹套養生的方法,是真實生活中靠修煉獲得長生不老的成功者。這也是人們將他與壽星合二為壹的原因。

可以活到767歲,這是怎樣壹種長生不老的養生術?《莊子·刻意》中有記載: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之術,彭祖壽考者好之。吐故納新是說用意念調節呼吸,熊經鳥伸和導引又是怎麽回事呢?

所謂熊經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動作,所謂鳥伸是指模仿鳥類尤其是鶴展翅引頸的姿態。由此可知,彭祖的導引術實際上是壹種模仿動物形體動作的健身體操。

先秦道家認為天地是不朽和永恒的。天地化生萬物、孕育生命,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們認為天是仁慈的,本來在賦予生命的同時也教給人們長壽之術。可是後來人們沈浸在各種物欲功利帶來的膚淺快樂中不能自拔,於是漸漸失去了長壽本能。但還是有補救辦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

模仿熊,是因為他能在冬眠期長達數月不進食,養生家認為這是因為他通曉食氣辟谷之術。模仿鶴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優雅,和扶搖升空時自在逍遙;或許人們想象自己得道成仙那壹刻,也應當像仙鶴那樣優哉遊哉。

魏晉以來,道教的養生理論漸成體系。托名彭祖的著述多達數十部,有《彭祖養性經》、《彭祖攝生養性論》及《彭祖養性備急方》等。除了導引氣功,煉丹術,中醫中藥等養生療病理論以外,還涉及烹飪飲食,和房中術。

道教經典中早就談到人的這兩種生理需求“食、色,性也”,認為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與儒家視之為洪水猛獸的態度截然相反,彭祖養生術不避諱談食談色,並將其作為重要的修煉內容。

所謂食,是指飲食烹飪術。過去廚師行業將彭祖作為祖師爺,在每年農歷——傳說彭祖生日那天,全國的烹飪大師齊聚徐州城東門外的彭祖廟,拜謁祖師爺彭祖。因為彭祖是有記載以來的第壹位美食家和技藝高超的廚師。早在屈原的《天問》中,就提到彭祖調制野雞羹獻給堯帝的著名典故。

彭祖烹飪手藝之高超,居然可以治愈厭食頑癥,那麽吃出健康長壽的觀念也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飲食烹飪術隨即被納入養生理論,並與導引健身相輔相成。模仿長壽動物的形體動作可以長生不老,而另壹種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它吃下肚去。於是所謂長壽動物如烏龜,鹿,鱉都成了長壽滋補品,借助導引體操和烹飪美食達到健身長壽目的,可謂是雙管齊下。

那麽房中術,為什麽也被看做養生理論的重要內容呢?這是因為古人將男女比附於天地,天地交接化生萬物,男女接合傳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天地的陰陽調和之道。以道教養生理論看來,房中術也是長生不老的修煉方法。

壽星的形象傳說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要數他碩大無朋的腦門。這是山西永樂宮壁畫,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中上千位神仙中,我們壹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關於大腦門的來歷,有多種猜測,有人認為大腦門來自返老還童現象,老人和小孩有諸多體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嬰兒頭發稀少,老年人也是壹樣。而頭發少自然額頭就顯得很大。

壽星的大腦門,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三千年壹開花三千年壹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

壽星的手杖的變化則顯示他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來象征特權的雕有斑鳩的王杖,換成壹柄桃木的手杖。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漢族民間傳說在大地的東北方是惡鬼居住的地方,有壹道大門,稱為萬鬼之門,將惡鬼拒之門外。據說這道大門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為了保險起見,在門前還栽種兩棵桃樹,來鎮鬼驅邪。有趣的是,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桃樹的汁液的確含有某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殊成分。在過去中藥裏桃樹枝也是壹味藥,並且人們相信朝向東北,也就是朝向鬼門方向的桃枝——藥力最佳。過去象征特權的王杖,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

壽星的地方傳說

湖南長沙,壽星街,因這裏曾有壹座規模很大的壽星祠而得名。據地方誌記載時,早在唐朝這裏就建有壽星祠,壹直持續到民國。據說當年香火旺盛,很多人專程到這裏燒香祈求壽星保佑。

再向南壹百多裏,就能到達真正的長壽福地---南嶽衡山,也就是對聯裏經常講到的壽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時期,山上建有大小壽星廟不下十座,現存這座壽星亭,是宋朝的遺物。

但是古代南嶽衡山供奉的主神卻不是壽星,而是南極長生大帝。這座始建於唐朝的南嶽大廟就是專為他建造的。東南西北中五嶽之神,都是由自然的山神崇拜演進而來的。所謂南極長生的長壽意味,可能也來自古人對南方氣候的想象。而壽星在天空的位置也恰好位於正南方向,燒香發願、表達虔誠也自然容易被壽星聽到。

在後世的漢族民間傳說中還常將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老人星混同為壹,也許就是因為他們名字中都有南極,和長生長壽概念接近的緣故。在道教神仙譜系中,這兩位神的地位都遠比彭祖為高。彭祖雖然長壽有道,但畢竟是歷史人物,比不得南極大帝和南極老人星天神壹般尊貴。

所以說起壽星,還是以南極老人星或南極仙翁身份最為出名。

元明以來,道教神仙隊伍不斷壯大,而保佑長壽已是神仙的必做功課。如南極大帝,南鬥北鬥,十二生肖保命真君,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長壽的職能。不加節制的造神,其結果就是導致權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壽星的神性。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漢族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舊時彭山縣民眾給老人祝壽過生日,都會張掛壹幅壽星畫像。雖然請神下凡往往流於形式,但生日宴會能博得老人高興卻是實實在在的。家人齊聚,子孫滿堂,品嘗美酒佳肴,享受天倫之樂。這樣的場面是表達孝心和親情的家庭儀式,壽星畫像則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號。

過生日祝壽的風俗起初並不盛行,這或許源於壹種質樸的觀念:因為人們認為自己的降生日實際上是母親的受難日。緬懷父母之恩與為自己祝壽的喜慶氣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後,給老人過生日的風俗才逐漸興起。康乾盛世幾次規模空前的盛會,使漢族民間祝壽風俗得以興盛。歷史上最奢華的壹次生日宴會,是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這壹年乾隆74歲,又喜得五世玄孫,自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頒詔請天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代表***計六千余人,來紫禁城赴宴,慶祝自己的生日。

這張名為《萬壽盛典》的圖畫描繪了當時的盛況。老人們在家人的攙扶下應邀赴宴,布滿京城大街小巷。

上行下效,從清朝以來,給老人做壽過生日蔚然成風。並逐漸形成繁雜的禮儀排場,有些老規矩還壹直沿襲到今天。

比如過生日的年歲原則,壹般是過整數壽,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後,又增加很多說法。77又稱喜壽,因為喜字的簡寫連筆拆開看就是77,88又稱作米壽,這也是拆字的說法。

這是因為年過七十古來稀,多壹種說法也就多了壹次闔家團圓讓老人高興的機會。百歲以後,更是年年都要辦,而且要大辦特辦。這樣做是兒女表達孝心,希望借此帶給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視家庭、親情,敬老愛老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祝壽典禮則是這種美德的外化形式。

雖然壽星不再具有威嚴的神性,卻因為漢族民間倫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