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我還是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秀。第壹,故事完全脫離政治,幹凈利落地講述了黑幫在戰時的生存之道。沒有外在關系的制約,都是內化的情感依賴,表現了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人性的壓抑和每個人無處可逃的掙紮。
二是拼圖剪輯。當妳知道了壹些人的結局,妳可以回頭看看他們的前世。真真假假,會有不壹樣的味道。
第三是對食物的處理,很精彩!全片涵蓋了三種飲食,壹是上海點心小吃,二是日本料理,三是重慶料理。中國人吃壹頓飯,喝杯茶,真的太復雜了,包括幹坤,不可掉以輕心。
電影裏關於吃飯的六段話,互相比。壹開始,葛優邀請趙寶剛吃了點點心,然後才認真起來。這種小吃的精髓在於它們是成堆的。普通人最開心的事就是這個,但這頓飯感覺像是“斷頭飯”。
在他的餐館裏,淺野忠信展示了壹道簡單日本料理的精致復雜的制作過程。他穿的衣服,刀工,擺盤,吃飯的姿勢都極其優雅。他對壹只來訪野貓的態度與後期的壹系列反常行為形成鮮明對比,這與希特勒在《帝國毀滅》中善待親信和下屬打字員的角色相吻合。
圓桌晚宴上,章子怡興致勃勃地給大家講了第壹次拍電影的經歷。“壹家人”表面上愉快地坐在壹起。因為那段是倒敘回來的,大家都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麽,卻不知道全部真相。這頓飯意味著“最後的晚餐”。
然後燕妮拿著尤蘭達最喜歡的點心去當說客,為了傳說中的戴先生向尤蘭達求婚,而尤蘭達擺弄著那盒點心,點心始終沒有動。
最精彩的來了,藏在淺野忠信的章子怡,有壹個整天吃東西的循環——“啪啪”——吃東西——“啪啪”...而且處理方式甚至有點鬼魅。“飲食男女,人的大欲望是存在的”——人類兩種原始欲望的終極體現,現實世界中罪惡感的贖罪釋放。
最後,葛優和Yolanda安全來到重慶後,壹起吃了頓飯。互相聊天後,Yolanda坦白了自己對食物的態度。“我喜歡上海,所以我喜歡上海菜,但是我不喜歡重慶,所以我討厭重慶菜。”喜歡壹種美食,往往是因為對壹座城市的眷戀,而對壹座城市的眷戀,多半是因為我曾經在這座城市裏愛過壹個人。
只有尤蘭達有心情吃飯,不吃飯,不贖罪,不蓋謎語,但是導演很殘忍,不讓觀眾看到美女開心用餐的場景。真的很可惜。
第四,音樂確實有點好聽,但是聲音和畫面契合度不是很高,稍微有點MV視覺感。壹首《帶我去上海》讓我這個重度上海情結的患者差點醉了。
高飛俠,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生,曾拍成《二》,被評為學院歷史上最好的畢業作品。他的學術氣息太濃了,無法擺脫。影片下來後,他對影片的態度很明顯,致敬的話太多了。他模仿了《教父》的整體基調,巧妙地運用了昆汀的暴力美學和馬丁·斯科塞斯的分割鏡頭。作為壹個先進的青年導演,這種借鑒形式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真正享受的。我最喜歡的壹個敬禮是,葛優終於過了安檢,雙手高舉過頭頂,仿佛把自己交給了時代,交給了歷史,交給了自己的前半生。李安的《喜宴》結尾也出現了同樣的壹幕,郎雄在安檢時也把手舉過頭頂,給出了“我放棄”的信號。可見很多厲害的人都要服從安檢!
後來和壹個朋友聊起了這部電影。“浪漫”是什麽意思?他說1913是歐洲的分水嶺,壹戰前的歐洲極其美好,讓人覺得壹戰後的繁榮已經結束。“浪漫主義”的消亡其實也有這麽壹點意思在裏面。如果有人用這種方式處理1937之前的上海,可能會很有意思。
小玲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