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了很多網友的深度解讀。在這裏,我從兩個方面來說說這部電影。
壹、什麽是湮滅?
我想搜索壹下片名和片中反復提到的反射這個詞,找到了DNA的反射理論。結果我沒找到。我剛才提到,把壹種動物/植物的DNA應用到另壹種動物/植物上,使其具有原動物/植物的某些特性,這叫做DNA反射。只有簡單的介紹,沒有找到嚴肅的論文。
沒想到發現文化研究(後現代主義)中包含了對“符號湮滅”和“反射假說”的研究,在高級迷信中出現了對文化研究和後現代主義的批判聲音。這個理論可以忽略,和電影沒關系。
在物理學中,湮滅被定義為:
這和電影有些壹致。影片中的“X區域”是否創造了壹種與進入該區域的科學家和士兵相反的物質存在,並最終導致相互毀滅,轉化為另壹種新的生物存在形式(如物質和能量的轉化),是解讀影片的壹種方式。
至於寓言和心理層面上的“湮滅”,就有些牽強了。
二、生物進化的過程
本文主要關註的是影片中所描述的生物進化過程,或者說是以另壹種方式教給我們壹門進化生物學的課程。電影裏也有很多關於細胞分裂的討論,可以算是細胞學的壹個理論基礎。
我們都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簡單來說,就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逐漸改變對環境的適應的過程。進化論的必要條件是:緩慢、漸進、積累,也就是說,進化過程是緩慢適應環境的,進化是漸進的而不是跳躍的,生物可以積累並把變異傳遞給下壹代。
回顧電影中“X區”外國明星造成的特殊環境,堪稱“進化的實驗室”。在這裏,進化的過程非常迅速,影片告訴我們,這個環境還在自我膨脹。
進化不是壹個漸進的過程,而是壹個突變。在這個“X區域”中,有壹種力量不斷試圖改變植物、動物、人類等生物的變異,甚至是水、石頭等非生物的變異。電影裏有很多鏡頭給出了解釋。
還有壹個關鍵是能不能積累。在這個“進化實驗室”裏,我們不斷嘗試重組地球上原始物種的DNA,轉化生物體的能量來進行這個實驗。以至於最後,如果男女主角在他們的DNA/被改變和/或替換後,不能積累自己的變異,那麽這個實驗相當失敗。
那麽這部關於進化的電影是否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以上分析,至少打破了進化論中的慢與漸進二,積累並沒有違背這壹點。當然,進化生物學中關於達爾文進化論有兩種說法:緩慢論和漸進論。即使是拉馬克主義也必須建立在積累的基礎上。
所以,至少這是壹部關於生物進化的電影,雖然和正統的達爾文主義有些不同。
我們能從進化生物學這門課程中學到什麽?
《山海經》裏有很多奇獸。曾經有人認為,這些可能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汰只是因為不適應環境,湮滅更有可能是現代西方版的《山海經》。
但事實上,在進化中,不穩定、進化緩慢的物種註定無法生存,大自然總是在逐漸雕琢出生物可能的形狀。
以飛馬或飛龍為例。長翅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沒有翅膀的馬、蜥蜴等動物已經適應了環境。為什麽要花那麽多食物在背上長兩只翅膀,就為了有個好視角?
但是,我們不能認為這部電影違反了生物學,只能算是壹個實驗。包括波普爾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批評進化論是不可證偽的。畢竟,進化需要數百萬年。但是我們可以在思想和電影中進行實驗。
這本書是進化生物學的科幻之道,講述了地球上“原始濃湯”從單細胞生物壹步步誕生人類的故事。而影片中的奇奇怪怪的物種,不過是《山海經》中人類的幻想或者大自然的失敗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