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這部奧斯卡10項提名的英國宮鬥戲講的盡是人性

這部奧斯卡10項提名的英國宮鬥戲講的盡是人性

奧斯卡在壹片“正確“與”和諧“之中落下帷幕,榮獲十項提名的《寵兒》只保住了最佳女主壹席。其實,這部片子的地位和展現的價值與意義遠遠大於這些獎項。它的背後,是深邃而又高遠的 歷史 現實。

《狗牙》的狗、《龍蝦》的龍蝦以及《聖鹿之死》的鹿,歐格斯·蘭斯莫斯拍電影多年以來喜歡以動物作為比喻。 而《寵兒》,則是壹只兔子。

歐格斯·蘭斯莫斯過去作品中的角色,常常在冰冷的世界裏努力找尋愛,但總是越尋找越空虛,例如《狗牙》提到的「服務」,是扮演亡者,讓痛心的親友彌補缺憾、獲得安慰;或是《龍蝦》裏面的男女,為了與對方有壹致的特征,獲得配對,有時會做出相當離譜的行為;或是《聖鹿之死》的姐弟,為了不讓父親殺掉,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寵。

相比先前幾部作品,《寵兒》是導演最平易近人的壹部。沒有《龍蝦》來得如此厭世,也沒有《聖鹿之死》來得緊迫逼人。相反,它的古怪剛剛好,雖然黑暗,但也伴隨不少輕快與樂趣,全片皆有詭異卻不突兀的黑色幽默。 它關於性,關於欲望,關於權力;它講愛,更講嫉妒,猜忌,占有,和怨恨。

《寵兒》根據 歷史 事件改編,劇情分成八個篇章,以三名女主角的多視角進行敘事,篇章標題看似輕松隨意,卻囊括了 三個女人的生命進程與預言 。蕾切爾·瑞茲、艾瑪·斯通、以及奧利維亞·科爾曼老中青三大女星同場飆戲,完美詮釋著英國安妮女王時代的極致奢糜與極度墮落的情景。

女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卻心甘情願的交換成她人的陪伴,薩拉掌權呼風喚雨為了家族的榮耀,阿比蓋爾抱著大腿希望不再回到過去窮愁潦倒的日子,壹位求真愛、壹位求權利、壹位求安全,三種不同出發點架構的平衡,成為《寵兒》中最高明的設計,直到從陰謀變成下藥的陽謀,被打破的底線扯出過往信件的秘密,逼至極端的沖突已不再是爭寵,而是我真的有壹點愛寄放在妳的心裏。

片中三大要角都希望「自已心中所欲」能變成自已的「寵兒」,但卻是「爭寵」的方式為之 。對女王而言,權力是她獲得 情感 以及心靈安定的途徑,所以她才會甘願以王權近乎被架空的方式,去換取對薩拉的關愛。

另由薩拉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她對女王是有感情的,然而相較於前者較不純粹,是屬於「 情感 與權欲交織」的狀態。至於阿比蓋爾,權力才是唯壹重點,畢竟她都說了 “I am always on my side ”。

全片充滿著 女性觀點的詮釋 ,展現著女人間的妒忌爭寵、權力欲望、蛇蠍心腸的特質,幾乎將女人交往間所可能產生的情境,悉數的收錄在電影當中;

片中並未對於角色的心機,有著褒貶的價值評斷,只是強烈的希冀表達壹個意念: "愛情,永遠都不是絕對的..." 縱然是最親昵的枕邊人,也終有被取代的壹天,若未能體悟愛情中最重要的特質,離開也只是遲早的事而已。

愛有沒有拯救人的力量?薩拉跟女王說:「愛都有極限。」,女王回應她:「愛不該有極限。」("Love has limits." "It should not")

歐格斯·蘭斯莫斯似乎悲觀地認定在求生的過程中,愛是可以被犧牲的卒子,即便我們確實在某些時刻看見愛的蹤跡(壹如薩拉燒毀女王寫給她的信、或是阿比蓋爾讀到薩拉寫給女王信件時的淚水等),但人心總會被自私與貪婪所蒙蔽,愛,最終就像女王的身體,漸漸委靡癱瘓、就像薩拉被放逐在國度之外、就像阿比蓋爾只有痛感不再感受到愛意與需求等。

英文片名The Favourite有「受寵者」之義,中文片名取為「寵兒」頗得精髓,而故事內容壹言以蔽之就是兩女的「爭寵」。因為爭的是女王的寵愛,獲得的酬賞可不是多件漂亮衣裳、多參加壹場舞會這些小事,而是可以掌控內政並影響外交布局的巨大權力。

《寵兒》的戲肉便在於 「 薩拉和阿比蓋爾為爭奪英國女王寵愛而互相纏鬥的過程」 ,而這部分也確實構成本片的劇情主軸。兩場射殺飛鳥的戲,正是阿比蓋爾與薩拉勢力消長的象徵,初出茅廬的阿比蓋爾在薩拉的調教下,從不懂得瞄準目標到後來的談笑間壹擊斃命,從帶著泥土臭氣的女孩,到設計陷害運籌帷幄成為高官夫人、女王寵兒,那眼神的天真到野心;

意氣風發萬人之上的薩拉,從高高在上,到被阿比蓋爾踩在腳下的頹喪,被血噴見滿臉的羞辱、毀容之後想要東山再起,卻無力回天。 前者是「恃強淩弱」,後者則為「以退為進」 ,兩個迥異的對立風格不僅讓劇情有起有伏,更讓劇情主軸的沖突性壹直延續到電影結束為止。

既然是「寵」,就代表這是「被恩賜」之物,所以很大程度上,不是操之在已。所以,每個人都天真地以為可以將「心中所欲」收為自已的「寵兒」, 結果卻淪為「心中所欲」的「寵兒」,甚至是「寵物」

即便最後相對之下勉強算是贏家的女王,也只能透過權力拿些許主導權以維持僅存的虛幻尊嚴,內心最純粹的渴求早已成為虛妄。所以,從另方面來看,這三個人都可說是「失寵」的,因為她們失去了對所求的掌握,且更因為她們的失寵,不但讓其原因(靈魂自性的沈淪)更加彰顯,且似也難以救續挽回。

故此,權力和情欲交識背後的人性脆弱不但造就了前述心機宮鬥的精彩戲碼,其所產生的深層淒涼感更 構成了《寵兒》黑色荒誕的既諷刺又悲哀的本質

電影看似復雜算計的宮廷,但卻直指人心最純粹的需求。 透過17只兔子代表早夭的子女,女王心中只有空虛寂寞覺得冷 ;透過預算分配的權利的畫面,薩拉心中只有牢牢不放的權;透過露點演出的夜晚,阿比蓋爾心中只有無限的不安與恐懼。雖然玩的是不同的 遊戲 ,此刻的彼此需要卻是如此真實,這麽好玩誰又想放棄。

除了宮鬥對立的戲碼之外,《寵兒》亦多處呈現諷刺宮廷荒淫的橋段與對白等奇葩設定。這些口無遮攔的粗俗言語和下限盡現的行為,既為劇情主軸的沖突性添加了別開生面的趣味,又在敘事上為人物關系做了合理的脈絡延伸與呼應。

加以視覺呈現上雍容華貴的當代王室風格,在令觀眾賞心悅目之餘,與「心機宮鬥」、「黨派政爭」和「酒池肉林」的內容相映襯之下,亦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強烈感受。

在女王神隱、閨蜜當政的傀儡統治中,端看著國家政局是如何隨著後宮 情感 與欲望的牽扯,引致於政綱倫常不在,全由情緒性的個人好惡來主宰國家的命運。

對於人民而言,如此荒誕的統治模式令人發指,但回到 情感 的層面,箇中角色間的勾心鬥角,機關算盡,其實只是 忠實的反映著人類愛情與欲望交織的本性而已

那麽算計底下又是什麽在流動呢?那麽單純的爭,有情欲的流動;那麽簡單的真,有權利的渴望;那麽明顯的掙,有尊嚴與驕傲,看似三女之間的荒誕,壹群男子的狂歡,全片充斥著黑色的幽默,原來高高在上掌握社稷命運的殿堂,出發點也不過就是 人性滿足的彼此掙紮罷了

充滿算計沒有真愛的虛情假意,剝掉華麗外衣後只剩醜陋。 本片探討的愛與屈辱是何等的深刻 ,為了達到目的,愛可以變形、屈辱也可以。

但最終,女王得不到真情愛、薩拉被驅逐、阿比蓋爾難以再得寵, 這是壹場三敗俱傷的女人戰爭 。老女孩與她的洋娃娃們,恣意拆解,恣意玩樂,無論如何都只是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