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究竟說的是什麽故事啊?好看不?拜托各位大神
劇情介紹 壹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壹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被認為是1996年英國最具時代活力的影片。馬克·瑞頓(又譯“馬克·瑞登”)是個癮君子,和他住在壹起的三個人亦屬同類,“病孩”(又譯“變態男”)西蒙,弱智人“土豆”(又譯“屎霸”)丹尼爾;叫愛麗森的少女,她小小的女兒多恩是她和這三人當中的壹個所生,但他們誰也搞不清到底誰是這孩子的父親。同他們常來常往的朋友還有活潑健康不吸毒的湯米,他正在和麗茲熱戀;以及暴力狂的貝格比,又譯(“卑鄙”)。 馬克和丹尼爾巧妙地讓自己在面試中淘汰,因而免停發失業津貼。事後他們到酒吧慶祝,貝格比隨意施暴打傷了人,酒吧陷入壹片混亂。馬克在迪斯科舞廳結識了年輕性感的戴安,她把馬克帶回家過夜。不料戴安才14歲。麗茲懷疑湯米把兩人做愛的錄像帶賣給了別人,決定與湯米分手,但實際上是馬克借的。 馬克曾嘗試戒毒,但最終還是抵不住誘惑,惡習依舊。他和丹尼爾等搶劫遊客,用得來的錢買毒品。湯米由於女友麗茲的離去壹蹶不振,也沈湎於毒品之中,身心俱毀。愛麗森的小女兒突然暴斃在床上。馬克和丹尼爾在超市偷東西是被抓獲。為忘卻這壹連串的煩惱事,馬克吸食了過量的海洛因而昏迷不醒,被送進醫院搶救。父母把馬克帶回家鎖在房間裏,強迫他戒毒,這時他體會出安定也才是生活的真諦。於是戒毒後馬克離開愛丁堡,到倫敦的壹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工作。 誰知馬克的新生活剛開始就被打斷了,貝格比和西蒙接踵而至。馬克對他們忍無可忍了。這時傳來湯米死於住血原蟲病的噩耗,他們壹同返回愛丁堡參加葬禮。貝格比從俄國海員那兒弄來價值4000英鎊的海洛因,然後同馬克等人(包括已出獄的丹尼爾)壹起到倫敦倒賣,以16000英鎊的價格出手,賺了壹大筆。當天夜裏,馬克趁大家熟睡之機拿走了所有的錢,準備到國外去開始他的新生活,不過他把丹尼爾的那份留在了他的衣箱裏。 影片中的四名男主人公是英國愛丁堡地區吸毒的壹代,活在垃圾般的底層中自得其樂。其中,馬克最自甘墮落,他有機會離開故鄉去找壹份像樣的工作,過正常人的生活,但代價是出賣朋友。他的朋友又是些什麽人呢?屎霸丹尼爾,壹個沈迷於海洛因的家夥;卑鄙(貝格比),沈迷於暴力的混蛋;變態男西蒙,迷戀肖恩·康納利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壹句話評論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dental insurance, leisure 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your future. But why would anyone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Never let your friends tie you to the tracks. 業內分析 繼六七十年代的“憤怒青年”之後,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壹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車》即為表現這種題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視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動,甚至讓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壹部分痛哭流涕的壹部電影”,較之他們的前輩,當今的迷途青年們更為頹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更為理性。他們天良未泯,但卻自甘墮落。在《猜火車》中,吸食毒品作為壹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成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沈迷又痛苦。馬克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喊著:“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顯地運用了反傳統拍攝手法來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極端地提出了年輕人如何選擇生活的問題,被評為對當代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十大影片之壹。 其他點評 《猜火車》是英國壹部倍受爭議的片子——有人說它“引人吸毒”。大約這片子中沒有苦口婆心的家長式人物在裏面,沒有道德的矛盾沖突,沒有世紀末的大審判,而是零觀點的方式記述,在壹個陰暗的公寓裏壹群這樣的青年,妳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樣溶解,加熱,吸嗜,他們ML,脫衣,全裸,高潮,壹下子拉近了妳和他的距離,直視,直視!也許妳還擔心背後突然出現妳的班主任指責妳,而他們卻在壹種無政府狀態下享受極樂世界。他們吸毒,他們濫交,他們暴力,他們打劫,壹點掩飾也沒有的墮落,壹種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導演黑色的幽默中,變得如同怪味豆壹樣,說不出的滋味。妳可以直接對他們說:不!視其為異類。妳也可以滿懷理解,關註他們,因為他們做了妳沒做的事——徹底叛逆! “世界在變,音樂在變,毒品也在變,妳不能在海洛因中逃避太久!”猜火車的青春,終會完結。我們的青春是怎樣結束的?還沒有嗎?妳仍在選擇不選擇嗎? 同事說過完二十歲生日那天開始就覺得自己老了,以此為標準,我早已失去了青春很久了。不過我總覺得自己還是青黃不接。我搞不清楚自己是固執幼稚還是通透清高。每壹天醒來都聽到,時間在外敲打我的窗戶,我似乎欠了壹些債,雖然把帳單掃進抽屜,視而不見,但內心知道,賴不掉的……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妳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妳的未來,選擇生命……太多選擇,妳選擇什麽,我選擇不選擇。” 我壹定活得比我的父母高明,選擇不選擇他們給我的生活;我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選擇不選擇適時出現在我周圍的伴侶;我不要因壹個月幾百塊向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媚笑,選擇不選擇工作,這個世界常態是虛偽無恥,那我選擇不選擇常態的生活——如果頹廢有理由的話,這便是理由。 然後,壹天妳發現,就算妳拒絕,妳放棄,世界還是沒心沒肺的存在,而妳卻被拋棄,不會因為妳不承認改變妳的失敗,如同瑞登壹樣,妳要再次背叛,背叛叛逆的生活,重歸正路,要去接受虛妄,接受平凡,妳不可以不選,因為妳不可能永的青春,妳不可能不長大,只有死去的,才永遠十八歲。活著的,是要選擇——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妳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妳的未來,選擇生命——歸類起來就是要被這個社會接受,肯定! 青春的意義就是壹種虛擲,壹種否定, 而圓熟的過程是壹種務實,壹種修正。 否定的否定卻不是肯定,生活不是數學 背叛的背叛也不是回歸,什麽都會變,包括結論。 因為什麽都會變,所以壹切置疑都有意義 壹切置疑後人們都會找到他們的真理,也許不是真理,而是近似真理。 真理讓人安寧,不是嗎?如同墳墓。每個人都奔向它。 社會反響 《猜火車》又名《迷幻列車》, 僅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是壹部成本為250萬美金的小制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壹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滿現代感的聲畫處理使之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影片對吸食海洛因而產生的快感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同時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及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註和爭論,因而影片壹出爐便成為輿論的焦點。“猜火車”本是壹種遊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壹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借此打發時間。影片以此為名意義深遠,當火車狂嘯過站時,不知要將主人公們的命運載往何方。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蘇格蘭愛丁堡文化的壹個最真實的面貌,青少年們或許會在其中獲得***鳴,並能從中確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它所流露出的冷漠、無政府狀態、非主流群落對主流社會的抵制與反抗,給了在常態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極強的沖擊。 電影在英國、美國等地放映時引起不少的爭辯。美國參議員Bob Dole在199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譴責該片損害道德而且鼓勵了濫用藥物,有趣的是他也承認他從未看過該片。然而在加拿大,警方則是自掏腰包買了許多電影票分發給青少年,他們認為青少年會將該片視為反毒的教材。其實在這些爭論之外,該片被視為壹部相當創新與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在該年度的奧斯卡電影獎項中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1999年,本電影獲得英國電影協會100大英國電影排名第10,2004年則獲《Total Film》雜誌認為是有史以來第4偉大的英國電影。 [編輯本段]電影幕後 幕後制作 本片堪稱電影奇葩,從內容到形式,從表演到導演都散發出新新人類叛逆氣質。《魔鬼壹族》(Shallow Grave)的英國新銳導演丹尼·博伊爾采用極其狂放的手法,將低下階層的憤怒青年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且不失幽默趣味。飾演瑞登的伊萬·麥格雷戈憑本片壹舉成名。影片的故事其實並不出色,但對毒癮發作時的視覺再現堪稱壹絕。 而該片的行銷手法也相當具有創意,設計了充滿瑞舞文化的傳單,而每位主角都有各自的海報。凱文·馬克德(Kevin McKidd)因為生病而僅將電影拍攝完成,未參與海報的拍攝工作。 精彩花絮 ·該片在美國上映時前20分鐘被重新配音,以便觀眾能聽懂那濃重的蘇格蘭口音。 ·為了改編成電影原著小說中的許多人物和情節都被刪減了。 ·片中有很多鏡頭都跟披頭士樂隊有關,其中當四個好朋友看火車經過時,他們的姿勢跟披頭士樂隊在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封底照片上的姿勢壹樣。他們穿過馬路走進旅館的場景是對《Abbey Road》這張專輯封面的模仿。 ·約翰尼·李·米勒扮演的角色Sick Boy是個007迷,而米勒是伯納德·李的孫子,伯納德·李在007系列電影中扮演M博士直到1979年。 ·影片開始追趕Spud和Renton的商店保安是本片的編劇之壹約翰·霍奇。原著小說作者埃文·威爾斯(Irvine Welsh)演了壹個買給主角們鴉片的毒品販子。 ·在廁所中遊泳那場戲參考了Thomas Pynchon1973年的小說《Gravity's Rainbow》。 ·為了演好皮包骨頭、吸海洛因成癮的Renton,伊萬·麥格雷戈給自己列了壹個不含酒精和奶制品的減肥食譜。用了2個月他就達到了導演的要求。